第1245章 逼她出手(3 / 5)

有人提出质疑。

    “如果农民把地租出去了,以后还能不能收回?”一位常委提出疑问。

    “当然能。”朱远航回应道,“平台设立之初就必须明确合同条款,规定流转期限、用途限制、违约责任等,确保农民权益不受侵害。”

    最终,经过反复论证,县委决定先行在三个基础较好的乡镇开展试点,并邀请自治区农业经济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

    几个月后,皮山县首个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正式挂牌运营,首批签约项目涉及耕地面积超过两千亩,预计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带来上百万元的稳定收入。

    这一创新举措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自治区党委专门派出调研组前来考察,并将其列为全区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之一。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之时,一封来自省纪委监委的函件却让整个县委班子陷入短暂的紧张。

    信中指出,有群众举报皮山县在土地确权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暗箱操作”等问题,要求立即自查并提交报告。

    面对突如其来的调查,朱远航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专项自查工作组,全面梳理土地确权相关档案资料,并主动接受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

    “我们不怕查,就怕群众不满意。”他在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公开透明、依法依规,就不怕任何风吹雨打。”

    随后的一个月里,调查组深入各乡镇,调阅大量档案,走访数百户农户,最终得出结论:皮山县确权工作总体规范有序,未发现系统性违规行为,个别问题已督促整改到位。

    风波过后,皮山经验再次赢得上级肯定,成为全国土地改革试点中的亮点案例。

    年底,朱远航受邀参加全国乡村振兴论坛,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激活土地要素,赋能乡村振兴》的主题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站在讲台上,朱远航望向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

    他知道,这条路走得不容易,但他从未后悔。

    因为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一名干部,肩上的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

    朱远航坐在办公室里,望着桌上摊开的材料,眉头紧锁。皮山县的经济发展虽已步入正轨,但财政收入的增长仍显乏力。尤其是在灾后重建和基层治理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资金压力日益凸显。

    “书记,这是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政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