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强行抓人(2 / 4)

第二步,构建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第三步,推动城乡产业联动发展。

    这一思路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认可,并被纳入正式文件草案。

    文件初稿完成后,朱远航又受邀前往多个省市征求意见。每到一地,他都深入乡村、社区,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真实声音。有一次,在西北某县,他走进一家农户,发现屋子里没有暖气,厨房还是土灶。

    主人是个六十多岁的老汉,热情地给他倒了一碗热茶:“朱书记,您说的城乡融合,能让我们这些偏远村子也喝上自来水、用上天然气吗?”

    朱远航郑重地点点头:“这是我们的目标。城乡融合,不只是经济发展上的融合,更是生活质量、基本权利上的平等。”

    老人听后眼圈泛红:“那我们就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离开那户人家时,朱远航心情沉重。他知道,政策再好,如果落不到实处,终究只是纸上谈兵。他下定决心,要在文件中明确写入“基层监督机制”和“群众满意度评估体系”,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回到北京后,他立刻向课题组提出建议:“我们要在文件中设立一套完整的反馈机制,让群众有渠道反映问题,让政策执行不走样。”

    这一建议最终被采纳,并成为文件的一大亮点。

    2028年春天,《关于推进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文件发布当天,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称其为“中国城乡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朱远航却依旧低调。他没有接受任何采访,也没有参加发布会,而是在党校的办公室里,静静地翻阅着文件全文。当他看到“鼓励各地探索村级议事协商机制”、“推动群众全过程参与治理”等内容时,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

    然而,真正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

    几天后,他收到一封来自青岭的信件。信是新任县委书记写的:

    “朱书记,您好!昨天全县召开了城乡融合发展专题会议,我们在会上重点学习了您参与起草的《指导意见》,大家都深受鼓舞。特别是文件中提到的‘村级议事协商机制’,正好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坚持的做法。现在有了政策支持,我们更有信心把这条路走下去。”

    朱远航读完信,久久未语。窗外春意正浓,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的办公桌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影。

    他轻轻合上信纸,目光坚定如初。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