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打破了平静。
2025年夏末,一封匿名举报信在网络上疯传,内容涉及青岭县某重点项目存在“利益输送”“违规招标”等问题,甚至影射朱远航本人涉嫌干预项目审批。尽管举报内容缺乏实质性证据,但由于网络传播迅速,舆论迅速发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省委高度重视,立即指示省纪委监委介入调查。一时间,青岭县再次陷入风口浪尖。
面对压力,朱远航没有退缩。他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接受组织调查,并主动提交相关材料,配合审查工作。他在会上说:“我们不怕查,就怕不清白。如果真有问题,该处理谁就处理谁;如果没有问题,也要还大家一个公道。”
这一态度赢得了大多数干部的支持,也让外界看到了他的坦荡与担当。
调查持续了一个月,最终结果显示,该项目确实存在个别环节操作不规范的问题,相关责任人已被依法处理,但并未发现朱远航个人有任何不当行为。
风波平息后,朱远航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治理现代化不仅是制度的完善,更是人的自律。只有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守住底线,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
此后,他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监管力度,推动建立“全过程透明化管理机制”,确保每一笔资金流向清晰、每一个环节可追溯、每一名责任人可问责。
随着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青岭县的改革成果逐渐成为全国学习的样板。越来越多的省市前来考察取经,甚至一些国际机构也开始关注青岭经验。
2026年初春,朱远航受邀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并作大会发言。他在讲话中再次强调:“治理现代化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扎根于人民群众生活的实践。只有当群众真正成为治理的主人,制度才有生命力,改革才有意义。”
这番话引起全场热烈掌声,也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成为当年关于基层治理讨论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而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一份来自中组部的调令悄然送达青岭县委办公室。
调令内容简洁明了:
>朱远航同志拟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协助制定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培训课程体系,参与相关政策研究与制度设计工作。
这意味着,朱远航即将离开青岭,奔赴更高层级的治理舞台。
消息传出后,全县上下一片哗然。许多干部群众纷纷表达不舍之情,但也深知,这是对他多年努力的认可与肯定。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