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在外婆家吃饭的感觉。”
饭后,代表团前往“青年治理实训营”参观。这里正在进行一场模拟应急演练,学员们分组扮演村干部、志愿者、受灾群众等角色,在虚拟环境中处理突发公共事件。
“这场演练非常真实。”一位欧洲国家的代表评价道,“他们在短时间内协调资源、安抚群众、发布信息,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
朱远航微笑着说:“这些年轻人都是从全国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他们在青岭接受系统的治理培训后,将被派往各地甚至国外参与基层建设。”
傍晚,代表团返回村委会会议室,举行座谈交流会。村支书亲自出席,并分享了青岭多年来的治理理念。
“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以人为本。”他说道,“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最终服务的对象始终是人。只有真正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做出有温度的决策。”
会议持续到深夜,气氛热烈。代表团成员纷纷表达合作意愿,希望邀请青岭专家赴本国指导乡村治理工作。
次日一早,代表团前往“朱武精神教育基地”参观。站在那棵见证历史的老槐树下,听着讲解员讲述朱武书记当年带领村民战天斗地的故事,众人神情肃穆。
“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一位日本学者感叹道,“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信仰的力量。而青岭告诉我们,真正的治理不是靠技术,而是靠信念。”
临别之际,联合国人居署代表向村支书赠送了一面象征友谊与合作的旗帜,并郑重表示:“青岭的经验值得全世界学习。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你们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
送走代表团后,村支书与朱远航并肩走在村道上,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心中充满感慨。
“这些年,我们一步步走来,从最初的摸索,到如今被世界认可。”村支书轻声说道,“但越是走得远,越要记得初心。”
朱远航点点头:“我一直在想,父亲当年种下的那颗种子,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继续生长,枝繁叶茂,庇佑更多的人。”
几天后,一封来自日内瓦的信件抵达村委会。联合国秘书长助理亲自发函,邀请青岭代表参加即将召开的“全球乡村治理创新峰会”,并在主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村支书看完信后,久久未语。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展示的机会,更是一种责任的延续。
当晚,朱远航再次来到“朱武精神教育基地”。他站在老槐树下,仰望星空,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过往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