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做到了。
而这份精神,也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生生不息。
随着论坛和纪念活动的圆满落幕,青岭村再次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越来越多的外国代表团前来考察学习,青岭村也成为全球青年治理人才的“黄埔军校”。
就在这一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席卷了整个北方地区,青岭村也未能幸免。暴雪压断了高压电线,交通中断,通讯受阻,村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面对突发灾害,村两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年轻的村支书带领党员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各个村民小组,了解灾情,组织自救。
“朱武精神教导我们,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要豁得出去!”村支书一边指挥抢修电路,一边安抚群众情绪。
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青年志愿者们顶风冒雪,挨家挨户排查隐患,运送物资。他们用身体挡住寒风,确保老人和孩子不受冻;他们用铁锹清理积雪,保障道路畅通;他们用手机联络外界,争取支援。
这场灾难,是对青岭村新一代党员干部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场关于信仰与责任的洗礼。
七天后,电力恢复,交通疏通,青岭村安然度过危机。村民们自发地送来热水、棉衣、食物,向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致谢。
“你们是好样的!”老人们含着热泪说,“朱武精神没有丢!”
“这不是我们该做的吗?”一名青年志愿者笑着说,“这是我们青岭人的责任。”
风雪过后,阳光重新洒在青岭的土地上。村口的老槐树依旧挺立,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变迁与成长。
2096年春,第十届“朱武精神国际传播论坛”如期举行。这次,论坛首次设立了“全球青年治理创新奖”,表彰那些在基层治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个人或团队。
来自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的多位青年代表登台领奖,分享他们在本国推广青岭经验的成果。
“我们在自己的村庄建立了类似青岭的志愿服务队。”一位来自印度的青年代表激动地说,“虽然语言不同,文化各异,但朱武精神让我们找到了共鸣。”
论坛最后一天,青岭村与联合国青年发展署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全球乡村治理青年种子计划”。该计划将在未来五十年内,培训并派遣十万名中国青年赴世界各国,协助当地开展基层治理工作。
“这不是输出模式,而是共享经验。”村支书在接受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