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让下一代接受良好教育,才能真正改变一个地方的命运。”
当天下午,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听取县乡两级政府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工作的汇报。朱武一边听一边记录,不时插话询问细节。
会后,他语重心长地说:“这几年农村变化确实不小,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仍然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比如刚才提到的饮水工程,虽然建起来了,但后续维护机制还不健全,一旦设备损坏,群众又得重新面临用水难题。”
他建议:“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落实专项资金,确保每一项民生工程都能长期发挥效益。”
此外,他还特别关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问题。他在会上指出:“光靠政府输血不行,还得帮助村里增强造血功能。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调研结束后,朱武回到省城,着手整理调研报告。他亲自执笔撰写核心章节,力求将基层的真实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报告提交省委后,受到高度重视。省委主要领导批示:“朱武同志的调研报告内容详实、分析透彻、建议中肯,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请各地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贯彻落实。”
与此同时,省政协也组织专题协商会,围绕“如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展开讨论。朱武作为主讲人,在会上作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发言,从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要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这次会议之后,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制度保障、强化监督考核等举措,为全省农村公共服务提质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就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之际,朱武的身体却出现了明显不适。医生多次劝他减少工作强度,甚至建议他提前退休,安心休养。但他总是笑着说:“只要还能动,我就要坚持下去。”
2031年夏,朱武再次赴东部沿海地区调研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这一次,他重点关注的是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一座千年古镇考察时,他发现部分老街区被开发商圈占,准备整体拆除重建。“这样搞,历史记忆就被抹杀了。”他对当地负责人严肃地说,“城镇化的前提是尊重历史、传承文化,而不是简单地推倒重来。”
他建议:“要科学规划,分类施策,对有价值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