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章 不择手段(2 / 5)

迅速集结,奔赴一线;民政部门紧急调拨帐篷、饮用水、食品等物资送往灾区;卫生防疫队伍同步进驻,防止灾后疫情发生。

    几天后,随着天气转晴,积水逐渐退去,但城市排水系统的短板暴露无遗。朱武在一次会议上严肃指出:“这次灾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于是,他牵头制定《全市防洪排涝系统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新建地下综合管廊、改造老旧排水管网、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区等多项举措。该计划获得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并被列入全省重点工程。

    然而,在推进过程中,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一些开发商以项目占用土地为由,拒绝配合拆迁;个别基层干部态度消极,认为这是“劳民伤财”之举;更有甚者,暗中散布谣言,称朱武此举是“面子工程”,只为博取政绩。

    面对质疑与压力,朱武没有退缩。他在一次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公开表态:“如果连我们这些当官的都怕麻烦、怕得罪人,那老百姓还能指望谁?我宁可被人骂一时,也不能让百姓受一世苦!”

    他还专门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水利、环保、规划等多个领域的权威人士对方案进行科学评估,并通过电视直播向市民公开答疑解惑,赢得广泛支持。

    最终,在多方努力下,工程顺利启动。一年后,首批试点区域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排水能力大幅提升。当年夏季再次遭遇强降雨时,往年经常内涝的几个片区安然无恙,居民纷纷称赞这项工程是“救命工程”。

    与此同时,朱武也没有忽视对农村地区的关注。他深知,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损失往往更为惨重。

    为此,他推动实施“农村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加强山洪沟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村级预警体系建设等工作。他还特别指示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确保资金直达基层、专款专用。

    有一次,他到山区调研时发现,一个村的山洪预警设施年久失修,根本无法使用。他当场批评随行的县领导:“这种问题你们居然能视而不见?如果真的发生灾害,你们对得起这里的村民吗?”

    随后,他责令该县限期整改,并亲自督办此事。不到一个月,该村的预警系统全面更新,并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有效提升了应急反应能力。

    除了自然灾害,朱武还高度关注社会治安问题。他常说:“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平安是最基本的民生。”

    2029年初,市里连续发生几起恶性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朱武立即召集政法、公安等部门负责人开会,研究对策。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