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武合上文件,站起身走到窗边。夜风微凉,吹动窗帘轻轻摆动。他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区,心中却愈发清醒:这场乡村振兴攻坚战,不仅是一次经济发展的契机,更是一场政治考验。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里已坐满了人。发改局局长王志远率先汇报:“目前我们梳理出第一批申报项目共47个,总投资约9800万元。其中黄岭村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预算2300万,白水乡冷链物流中心1800万,三岔沟乡村旅游开发项目2600万。”
财政局长刘文涛接着说道:“根据省里的拨款进度,第一期到账资金为6000万,其余部分需分阶段拨付。建议优先保障基础建设类项目,确保年内能见到成效。”
“但也不能忽视软实力提升。”农办主任陈立军插话,“比如电商培训、旅游服务人员培训,这些虽然不显眼,却是长期可持续的关键。”
“你们的意见呢?”朱武环视一圈。
众人沉默片刻,最终还是王志远开口:“我们倾向先抓见效快、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比如道路硬化、污水处理、仓储物流这些。至于人才培训,可以放在第二阶段。”
朱武点点头,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转向审计办主任:“老张,你说说,如果现在就启动这些项目,资金监管方面有什么风险点?”
张主任推了推眼镜:“最大的问题在于前期审批流程是否规范,有没有‘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另外,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转包、虚报工程量等问题,都需要重点关注。”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资金拨付之前,必须完成以下几件事。”朱武缓缓说道,“一是所有项目必须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由纪委牵头,联合审计、财政,对每一个项目的可行性、预算合理性进行复核;三是建立动态追踪机制,每季度通报一次资金使用情况。”
“书记说得对。”李晓明补充道,“我建议成立一个由纪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督查组,专门负责跟踪资金流向,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
“那就这么定了。”朱武拍板,“从今天起,所有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审三公开’制度??项目申报审核、资金拨付审核、竣工验收审核;项目内容公开、资金使用公开、责任人信息公开。”
会议一直持续到中午十二点才结束。午饭过后,朱武又马不停蹄赶往县电视台,参加一场面向全县干部群众的专题访谈节目。
主持人问:“朱书记,这次中央专项资金落地青阳,您如何看待这笔钱的意义?”
朱武笑了笑,语气坚定:“这笔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国家对我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