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了县民。
“就一成,且如今收上来,大人还想以咱们整个县的名义捐出去!这哪儿成啊你说是不是。该大人的就是大人的,小哥,你们运粮出去,一定要告诉外面的人,这是咱家大人自己的粮啊!”
没一个县民,想抢沈筝的功。
你来我往之间,县民与车队众人混得愈发熟。
车夫听着县民给他们描绘平日同安县的生活,心中羡慕油然而生。
有人心中,突然萌发出一想法来:
不知……他们能不能成为同安县的居民……
马车首尾相接,上一架装完稻谷扬长而去,下一架便立刻接上去,不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
方子彦张大嘴,愣愣望着看不到头的车队。
“召祺,这么多粮食,得运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再拿给受灾的人吃......咱们为什么不能将粮食换成银子,然后送银子过去,让他们自己买粮食呢?”
裴召祺闻言,有些惊讶地看向方子彦。
子彦竟开始学会思考利弊了!这是往日从未有过的情况。
这让裴召祺莫名生出一种......吾家有子初长成之感。
他耐心解释道:“东部之所以闹饥荒,就是因为这几年来,整个东部地区都极少有粮食产出,今年最甚。那儿的小部分人可能不缺银子,但是照样买不到粮食。”
方子彦好像懂了一些,皱眉道:“所以就算咱们给他们银子,也没有粮食能给他们买。”
他说完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
裴召祺闻言歪头不解,看向方子彦。
在方子彦的认知中,有需求的地方,那就一定会有商人身影出现,就像他大哥这种人。
大哥之前便说过,一个市场的形成,首先就是“需求”,其次再是“需求双方。”
他大哥还说:谁和谁,各自要什么,再用什么做交换,以达到自己的需求。而商人的存在,便是在中间撺掇,用快速替双方达成需求这一方式而获利。
所以若是东部的粮食极少,那从其他地区运粮食过去,就一定能赚到银子。
看起来好像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为什么没人去干?
方子彦这么想,也这么问了。
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回答了他:“少量的粮食杯水车薪,说不定还未走到便被抢了。大量的粮食运输困难,且粮食愈多,粮价愈低,商人的利益也愈低。”
是余南姝。
方子彦见她过来,双眼一亮,他昨日便想和余南姝交朋友,奈何她一直跟着知府伯伯,不给自己机会。
眼下他连余南姝说了什么都没听清,光想着凑上去与她说话交朋友。
他还未开口,裴召祺又说话了:“量多量少,是主要问题,但朝廷与官府在其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余南姝迈着步子往他们走,赞同道:
“官府手段松散了,商人定起价来不知轻重,苦了百姓。手段严厉了,商人则发不了‘国难财’,自是不愿意过来。”
裴召祺接话道:“朝廷也势必不会作为,若商人刚有动作,朝廷拨粮赈灾,那商人就处在必定亏损的局面,且如此做,保不准便会被官府的人盯上。”
灾荒年间,无论如何,左右都苦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