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金红,像极了当年漠北战场上烧红的云霞。
这片被大云朝子民视为圣地的土地上,三座巍峨的陵寝自东向西一字排开,青灰色的封土堆在落日余晖中泛着肃穆的光泽,仿佛仍在守护着早已远去的峥嵘岁月。
最西侧的陵寝规模最大,封土堆高达数丈,神道两旁的石人石兽排列整齐,历经风霜却依旧气势威严——这里长眠着大云朝最负盛名的君主,世宗显武大王。
这位以铁血手腕开创盛世的帝王,在位期间南征北战,将王朝的疆域推向极致,而他陵寝左侧并肩而立的两座陵寝,正是那段辉煌历史的最佳注脚。
左手边的是羽林大司马的陵寝。
作为世宗的心腹重臣,大司马大人不仅是运筹帷幄的谋臣,更是统领禁军的名将,当年正是他坐镇中枢,为前线输送粮草兵源,才让世宗的开疆拓土之路无后顾之忧。
百姓们都说,大司马的陵寝挨着世宗,是要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为大王镇守江山。
但要说这片陵区中最热闹的地方,却既不是世宗的主陵,也不是大司马的寝陵,而是最东侧那座看似朴素的陵墓。
这里没有石像生,没有宽阔的神道,只有一块饱经风雨的石碑,上面刻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无敌将军”。
来往的百姓总会在这里驻足,献上一束野花或是一抔新土,口中念念有词地祈求庇护。
香火缭绕中,石碑上模糊的铭文依稀能辨认出将军的生平——十八岁弃华服从戎,二十岁率百骑破敌营,二十一岁收复河西失地,二十二岁灭北狄汗国,二十三岁平定南疆叛乱,二十四岁病逝于凯旋途中。短短六年的军旅生涯,他用一场场胜利在大云朝的版图上写下传奇,被世宗亲封为“无敌将军”,成为后世兵家敬仰的战神。
有白发老者曾见过将军最后一面。
那年将军班师回朝,骑着一匹瘦马,身披染血的铠甲,脸上带着未愈的伤疤,却笑得比阳光还要灿烂。
百姓们夹道欢迎,他却只是翻身下马,对着人群深深一揖,声音沙哑却坚定:“此功非我一人之功,乃大云将士之功,乃天下百姓之功。”
如今将军长眠于此,陵前的香火比帝王陵还要旺盛。
往来的商旅会来祈求一路平安,出征的士兵会来祈求凯旋归来,就连牙牙学语的孩童,也会被父母抱着来认认这位“打跑坏人”的将军。
有人说,将军虽逝,英魂不散,仍在护佑着这片他用生命守护的土地。
也有人说,世宗将他葬在东侧,是要让这位无敌将军永远为大云朝镇守东方国门。
暮色渐浓,守陵的老人点亮明灯,看着将军陵前那片旺盛的香火在晚风中摇曳。
远处世宗陵的方向传来阵阵松涛,仿佛帝王的叹息。
大司马陵前寂静无声,似在默默沉思。
唯有无敌将军的陵前,还残留着百姓们的低语,那些跨越百年的敬意,如同陵前不灭的香火,在岁月长河中代代相传。
这片土地记得,那个十八岁的少年将军曾在这里策马出征,用短暂却炽热的生命,为一个王朝的盛世点燃了最耀眼的光芒。
而如今,他的故事正随着缭绕的香火,在西州盛陵的暮色中,被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