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一章- 同类(2 / 3)

字,最中央的水珠正顺着笔画轨迹缓缓滑动。

    “布展记录里没有它的入库信息。“苏晚萤翻着平板电脑,发梢扫过展柜边缘,“监控显示凌晨一点十七分,展柜湿度骤升到78%,但展厅总控显示始终是41%。“她的指尖点在水珠排列的“回“字上,“它在复制自己的痕迹,就像......“

    “在找同类。“沈默接过话,目光落在1943年的情书上——信封口同样没有邮戳,收信人地址只写了“上海霞飞路转角的梧桐树“。

    他突然想起老张说过的话:“有些信不是要寄,是要等。“

    林导的实验室飘着福尔马林混着松节油的气味。

    他举着显微镜载玻片,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反常:“看这个纤维素纤维,“他用镊子敲了敲玻片边缘,“和第68章那封'心跳信封'的纤维走向完全一致。“电脑屏幕上,空气流动模拟图正在旋转,黄色光带追着信纸移动轨迹:“它膨胀时吸入空气,收缩时排出,像肺。“他突然压低声音,“老沈,这不是纸在动,是......执念在生长。“

    沈默的后颈泛起一层薄汗。

    他想起昨夜梦里反复撕扯的白纸,碎屑落在枕头边,清晨竟真的在床单上找到半片——边缘毛糙,和展柜里那封信的卷角弧度完全吻合。

    解剖室的恒温培养箱发出“叮“的轻响时,暮色正漫过百叶窗。

    沈默戴着防割手套,将母亲的钢笔浸入显影液,笔尖沟槽里浮出极细的反写压痕,像用指甲在纸背用力书写留下的印子:“你不回,我就一直写。“

    他换了支空笔管,注入蒸馏水,放进模拟人体37℃的培养箱。

    三小时后,透明水体里浮出淡金色螺旋——起笔、顿笔、收锋,和母亲写“晚“字时的运笔轨迹分毫不差。

    “它不需要手,只需要'书写环境'。“沈默对着电话说,目光扫过窗外渐沉的暮色,“从现在起,所有存放私密信件的抽屉、锁着旧物的木箱、甚至写日记的书桌......都是它的巢。“

    博物馆的射灯在此时调暗,展柜里的信缓缓卷曲边缘,像一只悄然闭合的眼。

    门铃声响起时,沈默正将培养箱数据录入笔记本。

    透过猫眼,陈姨的身影有些模糊,她怀里抱着个桐木盒子,盒盖边缘沾着旧年的糨糊痕迹。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