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弟六章-下一个祭品(2 / 4)

一起回归现实,就愿意一同沉溺在记忆里。”她轻声念出,随即脸色一白,“这不像是殉情者的告别……这是一种诅咒。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悲剧,它在要求每一个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个故事的人,都成为下一个悲剧的参与者。‘见证者’必须成为‘共死者’。”

    沈默的眼神骤然变冷。

    他立刻让苏晚萤调取了老城河近二十年的溺亡记录。

    一个惊悚的规律浮现出来:几乎每年的梅雨季或秋季,只要出现湿度急剧变化的夜晚,这个特定的河段,总会发生一到两起“意外落水”事件。

    死者身份各异,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要么是住在附近、时常路过此地的居民,要么就是对本地传说表现出过强烈兴趣的访客。

    “它在筛选宿主。”沈默一字一顿地说道,声音里没有半分温度。

    他需要验证一个疯狂的猜想。

    回到实验室,沈默设计了一个被他称为“反向污染”的实验。

    他从死者林婉清的遗物中提取了一小块衣物纤维,又让人工合成了一块材质与密度都高度仿真的石碑碎片,然后将这块“空白”的碎片植入纤维之中,一同置于一个可以精确模拟温湿度的密封环境中。

    他将湿度参数调整到那些溺亡案发生当晚的峰值。

    奇迹,或者说恐怖,在三小时后发生了。

    那块原本光洁的人工碎片表面,竟自行浮现出与原碑上完全一致的水波状荧光纹路。

    辐射检测仪发出了微弱但清晰的警报。

    “残响”不仅可以被复制,它甚至可以被“喂养”,在适宜的环境中感染新的载体。

    “既然它可以被喂养,那或许也能被欺骗。”沈默他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假设:如果能制造一个“仪式已经完成”的虚假信号,或许就能诱使这股执念进入休眠状态,从而终止它的扩散。

    实验方案迅速成型。

    他们在一个特制的铅衬密封舱内,利用高浓度的淡水藻类提取物喷雾来模拟河水的环境,再通过精密的温控阵列,在舱体中心区域创造出两个紧紧相拥的人形热源轮廓,并设定程序,让这两个热源的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模拟“两人相拥沉没”的整个热力学过程。

    那块原始的石碑碎片,则被放置在“人形”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