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裹挟着湿冷的水汽,拍打在沈默公寓的窗玻璃上,出沉闷的声响。
&1t;br客厅里,灯光惨白,周记者蜷缩在沙上,双臂死死抱着怀中熟睡的女儿周晓雨,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的身体里。
&1t;br他的目光像一头被困的野兽,惊恐地扫视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能让他绷紧神经。
&1t;br沙沙……&1t;br窗外那棵高大的梧桐树叶片摩擦的声音,此刻听来竟像无数只手在抓挠。
&1t;br突然,一片极轻的、几乎没有重量的东西贴在了玻璃上。
&1t;br它很小,呈不规则的片状,边缘焦黑,像是从一场大火中侥幸逃脱的余烬。
&1t;br周记者猛地抬头,瞳孔骤然收缩。
&1t;br沈默几乎在同一时间站了起来,他的脸色比灯光还要苍白。
&1t;br他走到窗前,没有去碰触那片诡异的纸灰,只是隔着冰冷的玻璃仔细观察。
&1t;br纸灰的中央,三个字迹扭曲而清晰,像是用血和墨烙印上去的——周晓雨。
&1t;br这东西,竟然追到了这里。
&1t;br周记者喉咙里出一声压抑的呜咽,怀中的女孩被惊动,不安地动了动。
&1t;br他赶紧低下头,用脸颊轻轻蹭着女儿的头,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1t;br绝望像藤蔓一样,将他捆得密不透风。
&1t;br几个小时前,第三具尸体被打捞上岸时,那团被死者紧攥在掌心的纸灰,就是沈默亲手复原的。
&1t;br当“周晓雨”
三个字在浸湿的培养皿中缓缓浮现时,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什么诡异的诅咒,而是周记者那张因连日追踪报道而憔悴不堪的脸。
&1t;br质问的过程是残忍的。
&1t;br周记者起初矢口否认,直到沈默将复原的照片推到他面前,那层坚硬的伪装才瞬间崩塌。
&1t;br“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他抓着自己的头,声音嘶哑而破碎,“可晓雨她说……她说梦里有个穿蓑衣的伯伯在等她,说河里好冷,让她带个路……我怕啊!
我宁愿她不去,也不愿别人家的孩子去!
我有什么错!”
&1t;br那是一种被逼到绝境的自私,一种浸透了父爱的恶。
&1t;br与此同时,苏晚萤的走访也传来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消息。
&1t;br溺亡者的家属们在巨大的悲痛中,回忆起了一些被忽略的细节。
&1t;br一位老母亲在给儿子开的病历本空白处,无意识地写满了儿子的名字;一个妻子在给亡夫烧纸时,顺手就在一张黄纸上写下了丈夫的名字,她当时只觉得这样“能让他收到”
,却忘了那张纸并没有扔进火盆。
&1t;br这些名字,就像一份份无声的契约,被亲人以最不经意的方式递交了出去。
&1t;br而那个每天都准时到河边送纸船的女孩小林,则成了这套诡异逻辑最坚定的信徒。
&1t;br苏晚萤试图劝说她停止这种危险的行为,小林却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