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六十四章 舌尖上的矛盾(2 / 4)

藕粉的张阿婆,卖广东云吞面的陈掌柜,卖山东煎饼的李大叔……

    各色小吃齐聚,让皇城百姓大开眼界。

    以前皇城的吃食虽精致,却多是北方的面食、糕点,哪见过这般丰富的口味?

    就连宫中的嫔妃,都时常让太监出宫采买,一时间“逛巷吃小吃”成了皇城最时兴的消遣。

    王二的生意最好时,一天能卖出三百多个汤包,赚的银子比在苏州府一个月还多。

    他看着钱袋一天天鼓起来,心里盘算着再攒些钱,就在皇城租个正经的铺面,让妻儿过上安稳日子。

    刘三也打算把老家的弟弟接来,再开一个摊位。

    赵四则想着年底带些皇城的绸缎、茶叶回陕西,给家里的老娘尽尽孝。

    彼时的他们,满脑子都是对未来的憧憬。

    住在东华门小巷深处的李大妈,今年五十六岁,丈夫早逝。

    唯一的儿子在锦衣卫当差,平日里就带着四岁的孙子过活。

    她家的院子,正好挨着王二的汤包摊位。

    起初,李大妈也觉得王二的汤包香气好闻,偶尔还会买两个给孙子解馋。

    可日子一久,她就受不了了。

    王二为了赶早市,每天三更天就起床剁馅,“咚咚咚”的剁肉声、“哗哗”的洗蟹声,像锤子一样敲在李大妈的心上。

    她的孙子年纪小,睡眠浅,每次都被吵醒,哭闹着不肯再睡。

    李大妈好言好语跟王二商量:“王掌柜,能不能晚些再剁馅?孩子实在经不起折腾。”

    王二却一脸为难:“大妈,不是我不肯,这蟹黄汤包就得现做现卖才新鲜,晚了就赶不上早市的客流了,我一家老小还等着吃饭呢。”

    李大妈没法子,只能每天夜里把孙子抱在怀里,捂着他的耳朵,可那声音还是钻缝儿似的往里飘。

    更让她糟心的是,王二的摊位就在巷子口,每天来买汤包的人络绎不绝。

    有的人吃完随手就把汤包的油纸、蟹壳扔在地上,刮风的时候,垃圾甚至会吹进她家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