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赵匡胤:是谁给朕披的龙袍?(2 / 5)

“夺取了后周政权”

“结束五代战乱,成为大宋开国皇帝”

“他因兵变立国,却也怕因此亡国”

“他的弟弟赵光义接任皇帝后,进一步确立文官政治”

“宋朝就此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

“后世有人用弱宋形容这个王朝”

“但也有学者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赵匡胤的眸子里涌现一抹笑意。

他虽得位不正,但后世对他的评价极高。

大宋羸弱,但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况且那些耻辱的事情,是他弟弟一脉后人干的。

而自己这一脉,在王朝覆灭的最后一刻,把气节拉满了。

就在这时,一道恢宏的声音在天幕上响起。

“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文人?”

视频还未开始,弹幕已经开始刷屏了。

“说白了他得位不正,害怕后来者有样学样。”

“所以造就了华夏威名古今的怂宋。”

“赵匡胤得国不正,害怕那帮文人的笔杆子,所以才善待文人。”

“赵匡胤是武将,他害怕武将取代自己。”

“所有朝代里最不喜欢的就是宋,它不是怂就是送。”

……

赵匡胤对天幕上的弹幕已经免疫了。

反正那些丧权辱国的事,又不是他做的。

冤有头,债有主,谁做的不对,谁弥补。

于是,他心安理得看起了视频。

“赵匡胤最不怕的就是文人”

“他认为,100个贪官顶多贪点钱”

“但武将却能改朝换代”

……

大明位面。

崇祯皇帝不屑地撇了撇嘴。

“赵匡胤,你看着朕说话。”

“还记得东林党吗?文官虽不能造反,但它能让国家崩坏。”

“武将改朝换代,但文人卖国。”

……

“正因为后周的军权都抓在赵匡胤手中”

“武将出身的他,轻而易举实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纵观华夏历史,能够称王称帝的都是带兵的”

“更何况,赵匡胤是乱世中走出来的枭雄”

“所以他重视文官,抬高文官的地位,削弱武将”

“文官败国,武将篡位,赵匡胤选择了前者”

弹幕:

“文官:我造不了反,但我能把其他人都逼反。”

“论逼死人,文官才是第一。”

“赵匡胤不知道,文官也可以亡国。”

……

天幕迅速暗了下去,等再次出现画面时,一个新的标题出现在天幕上。

“如果你是成济,怎样才能活下去?”

视频还没开始,弹幕已经刷屏。

“成济真是中华史上第一蠢猪笨牛。”

“想当街弑君立功的,成济乃第一人,他死得不冤枉。”

“让我们恭喜他,以另类方式臭名昭着,并拉着自己三族陪葬。”

“杀帝王,自古有之,但当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