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万古帝王环保记(2 / 2)

力,但其系统化的管理思路,为景区长期节水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减少塑料袋使用,景区鼓励居民使用环保袋,并举办了“我的环保袋”设计大赛。各位皇帝的作品堪称其理念的缩影。

朱元璋的设计朴实无华却极其坚固。袋子采用加厚帆布材质,颜色是耐脏的深灰色,上面印着他亲笔(勉强算是)书写的四个大字:“勤俭节约”。袋子尺寸巨大,结构结实,他声称“一个能用十年,顶一万个塑料袋!”

乾隆的环保袋则是一件艺术品。选用上等丝绸为面,内衬软缎,袋身以苏绣工艺勾勒出山水花鸟图案,配以他题写的环保诗句,优雅非凡。然而,此袋怕水、怕脏、承重有限,与其说是购物袋,不如说是装饰品,乾隆却认为“携此袋出行,本身就是对环保美学的弘扬”。

李世民的设计平衡了美观与实用。袋子采用耐磨的棉麻混纺材质,设计简约大方,一面印有象征生机勃勃的绿色唐草纹,另一面则印着他精选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唐诗佳句。袋子轻便、能装、易清洗,深受好评。

嬴政提交的并非设计稿,而是一份《景区环保袋标准化生产与使用规范》。他规定了环保袋的标准尺寸(大、中、小三种)、标准材质(必须是某种可降解复合材料)、标准颜色(绿、蓝、灰三色)、标准承重、甚至标准折叠方式。他要求景区统一采购、发放此标准袋,以实现“视觉形象与管理效率的双重统一”。结果,景区真的生产了一批“始皇标准袋”,虽然缺乏个性,但质量过硬。

春季植树活动将环保计划推向高潮。各位皇帝挥锹培土,为景区添新绿,方式却大相径庭。

朱元璋专挑经济实惠的树种。“种桃树!三年就能结果子,好吃!”“种枣树!耐旱,好活,枣子能存!”“种香椿!春天还能炒鸡蛋!”他的绿化理念紧密围绕“实用”二字,力求每一分投入都有看得见的回报。

乾隆则把植树当成了一门空间艺术。他拿着设计图纸,指挥若定:“这棵松树需植于假山之侧,取其孤傲之姿;那几株垂柳当种在水岸,营造烟雨朦胧之意;此处需一片梅林,冬日方能暗香浮动……”他追求的是树木与环境的构图美感,以及四季不同的诗情画意。

李世民带领景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种下了一片颇具规模的“贞观林”。他不仅亲自劳作,还向大家讲述唐代长安城绿化、皇家苑囿生态保护的历史,强调植树造林对于涵养水源、巩固水土、惠及子孙的重要性。他的行动充满了象征意义和历史责任感。

嬴政的植树区域,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秩序之美”。他要求树坑的深度、直径必须一致;树苗的株距、行距必须用拉线的方式确保精确;甚至连树苗的高度、胸径都要求尽量相近。他植下的树林,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直线,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虽然缺乏自然野趣,但其体现的严谨规划,也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