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时分,家长们来接孩子。各位皇帝园长看着形态各异的家长和亲子互动,又忍不住开始了点评。
朱元璋看着一位穿着时尚、踩着高跟鞋的年轻妈妈,对李世民小声嘀咕:“这闺女,穿成这样,能下地干活吗?咋带孩子?”看到有父亲骑着电动车来接孩子,他又觉得:“这铁驴子(电动车)不错,比马车方便,就是带娃不太安全。”
乾隆则更关注孩子的“素质教育”。他拉住一位看起来像知识分子的家长,指着白天那个把竹子画成棒棒糖的孩子说:“此子虽笔法稚嫩,然构图大胆,色彩运用颇具天赋,若加以正确引导,未来或可期。”家长被这位“艺术总监”般的园长说得一愣一愣的。
李世民最受家长欢迎。他与几位家长交流育儿心得,从习惯培养到兴趣引导,言之有物,态度谦和,家长们纷纷围拢过来,向他请教。
嬴政则给每位接孩子的家长都分发了一份他利用午休时间赶印出来的《家庭教育标准化建议书(试行版)》,内容涉及作息、饮食、行为习惯、早期阅读等多个方面的标准化指导。家长们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建议,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茫然,有的忍俊不禁。
“一日园长”体验结束,四位皇帝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聚在园长办公室休息,感慨万千。
朱元璋揉着酸痛的腰,看着窗外恢复宁静的园区,长叹一声:“唉,带这么一天娃,比咱当年打一场仗还累!不过……这群小猴崽子,虽然闹腾,倒也真……挺有意思。现在的小孩,确实是金贵,但也聪明。”
乾隆整理着一天下来难免有些凌乱的仪容,语气复杂:“确是……不易。想培养一个知书达理、品味高雅的孩子,需耗费无数心力。以往在宫中,只见皇子公主们规矩礼仪,却未曾亲身体验这启蒙之艰辛。”
李世民微笑着总结:“童心纯真,犹如明镜,映照万物。与孩子们相处,需以诚,需以趣,需以耐心。古今育儿,其核心无非‘爱与引导’四字,方式或有不同,其理相通。”
最让人意外的是嬴政,他沉默良久,看着自己记录得密密麻麻、却第一次显得有些“混乱”的笔记本,缓缓开口:“寡人今日观之,幼儿之天性,好动,好奇,个体差异悬殊。以往所持之绝对标准化管理,于此情境……恐难完全适用。或许……教化之道,需在确立基本规范之基础上,容其天性,因材施教,方为正道。”这番言论,让其他三位皇帝都惊讶地看向他。
这次短暂的“一日园长”经历,如同在四位皇帝心中播下了新的种子。
自那以后,朱元璋成了幼儿园的“特邀农耕顾问”,时常去指导孩子们进行种植活动,不再强求结果,更享受与孩子们一起劳作的过程。乾隆开办了“小小艺术家”兴趣班,虽然依旧追求美感,但学会了欣赏和鼓励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李世民则经常去给孩子们讲故事,组织传统游戏,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故事大王”和“孩子王”。连嬴政,都开始认真研读《儿童发展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理论,据说正在着手制定一套融合了秩序性与灵活性、更适合儿童天性的《园区活动标准化指导建议(修订版)》。
霍去病将军听闻这些变化,不禁对左右感叹:“真是意想不到。原以为让各位陛下去带孩子会是一场灾难,没想到,这群最难‘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