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口瞥了一眼,就被那狰狞面具和狂野舞姿吓得连连后退,用扇子遮住半张脸,低呼:“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乾隆的昆曲排练场,则是另一番“精致”的折磨。他请来了景区内最好的传统乐器演奏者组成乐队,又调来几位嗓音清亮的宫女(工作人员)配唱。但他对艺术的要求近乎苛刻。“笛师,这个‘游园’的过门,气息再绵长些,要吹出春日迟迟之感!”“鼓师,惊变时这板鼓,要急而不乱,表现玄宗内心之惊惶!”“还有你,唱‘携手向花间’这句时,眼神要凄迷,身段要柔美,水袖要甩出离恨别愁!”他不仅要求别人,对自己更是严格,一个亮相,一个眼神,一句唱腔,反复打磨,常常一段戏排演一整天,乐队和配演都被他折腾得筋疲力尽,私下里叫他“细节狂魔乾隆爷”。
李世民的“秦王破阵乐”遇到了技术难题。这支乐舞原本需要上百名“甲士”执戟而舞,甚至需要战马配合,展现冲锋陷阵的场面。景区虽然能提供人员,但真马是无法实现的。技术部门尝试用全息投影制造万马奔腾的效果,但李世民总觉得隔了一层,缺乏那种金铁交鸣、大地震颤的真实质感。“虚拟之物,终是虚幻,难以激发将士……呃,舞者们的真正豪情!”他挥舞着道具长戟,显得有些失落。
嬴政的“秦傩标准化”排练场,气氛最为凝重。他亲自担任“总教练”和“质检官”。舞者们穿着统一的黑色“俑装”,动作被他用尺子和节拍器严格规范。“抬手,高度统一至肩!”“踏步,步幅必须一致!”“转身,角度九十度,不容偏差!”整个舞蹈如同精密仪器的运转,整齐是整齐了,但毫无生气,舞者们表情僵硬,动作机械,看起来不像在跳舞,更像是在进行某种奇怪的军事操演。其他皇帝偷偷来看,朱元璋直言:“这比咱当年练兵还死板!”乾隆摇头:“毫无美感可言。”李世民也皱眉:“失了舞以宣情之本意。”
艺术节总导演霍去病将军,穿梭于各个排练场,看着这混乱的局面,感觉比当年指挥千军万马还要头疼。他召集各位皇帝,苦口婆心地劝道:“各位陛下!我们举办艺术节,不是为了让大家各演各的,更不是要一比高下!目的是融合、创新!让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像现在这样原样照搬,别说观众,连我们自己看着都别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