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飞出去的图纸,又回到了自己手(2 / 4)

提出一个全新的方案:建立“本地能源管理委员会”,由各社区选举产生代表,负责监督和调整本区域的用电情况。

    “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信任问题。”她在向总部汇报时说道,“如果我们不能让居民参与决策,他们就永远无法真正拥有这些改变。”

    这一举措很快取得了成效,原本反对智能电网的部分社区也开始主动加入系统,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优化建议。小米重工的技术团队也从中获得了大量关于分布式能源管理的第一手数据。

    而在星际殖民方面,罗伯特教授的研究小组迎来了又一次突破。他们在模拟环境中成功培育出一种能够在低重力环境下正常生长的作物品种。这意味着未来的宇航员可以在飞船上种植食物,减少对地球补给的依赖。

    “这是迈向自给自足的重要一步。”罗伯特兴奋地在实验报告中写道,“我们正在构建一个闭环生态系统,它不仅能维持生命,还能促进心理稳定。”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成果,团队决定在即将发射的“星拓二号”探测器上搭载一批种子和微生物样本,模拟长途星际旅行中的种植环境。

    然而,就在所有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悄然逼近。

    一天深夜,张昊被紧急叫醒,赶往指挥中心。屏幕上显示着一条红色警报:“‘星拓一号’探测器失联超过六小时,定位信号丢失。”

    “发生了什么?”张昊沉声问道。

    一名工程师快速汇报:“最后一次信号中断前,探测器传回的数据中出现了强烈的电磁脉冲干扰,强度远超预期。我们怀疑可能是某种高能天体现象导致的。”

    林博士皱眉道:“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意味着我们的设备在极端宇宙环境下仍然存在致命缺陷。”

    张昊深吸一口气,下达命令:“启动备用通信协议,尝试恢复连接。同时,立即召开技术评估会议,我们要找出问题根源,并在‘星拓二号’发射前彻底解决。”

    会议持续到凌晨三点,最终得出结论:探测器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太阳风暴,其能量足以摧毁普通卫星的电子系统。虽然“星拓一号”配备了多重屏蔽机制,但仍未能完全抵御。

    “我们需要更强的防护材料。”艾琳博士提出,“或许可以考虑使用新型纳米涂层,它能在强辐射环境下形成动态屏障。”

    “时间紧迫。”张昊看着众人,“我们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改进,否则‘星拓二号’的发射将被迫推迟。”

    整个团队进入高强度工作状态。实验室彻夜灯火通明,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