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这是徐院士的成果(2 / 4)

在量子计算机的发展情况,以及这项技术大概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成熟?”

“嗯....可以商业化使用的那种。”

听到这个问题,潘建伟思考了一会,谨慎的回答道:“量子计算机要成熟到商业化使用的阶段,需要解决量子纠错、稳定性等核心难题。”

“谷歌曾计划在5年内发布商业量子计算应用,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五年内顶多能够将其应用在金融风险建模、药物分子模拟等专用小众领域上。”

“包括国内的本源量子‘悟空’‘祖冲之’‘九章’计算机系列,应用在这些量子计算机擅长领域的时间也差不多在五年左右。”

“按照我个人对量子计算机发展的预估,量子计算机的商业化进程会呈现出‘

阶梯式’发展,专用领域应用可能在5~10年内逐步落地,通用成熟商业化则需10~20年左右。”

“核心技术的突破,如量子纠错、稳定性时长,规模化生产技术以及政策\/资本投入将是关键变量。”

老人点了点头,继续追问道:“如果量子芯片技术的成熟的话,会对当前的信息安全造成多大的冲击。”

想了想,他又补充了一句:“那种足够商业化使用,并且具备了至少255个量子比特操控的量子芯片。”

听到这位的假设,潘建伟下意识的皱了下眉头。

老实说,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并不怎么喜欢用这种假设性的行为来对未来进行预估。

毕竟科技的发展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有迹可循的,哪怕是保密工作做的再好,相关的理论界也会有一些风声释放出来。

而且,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一项技术被解决的前提是具备完善且支持的理论。

就目前量子计算机的发展,退相干稳定性时长与量子纠错等问题至今都没有一套可以解决问题的理论。

不过既然是眼前这位在询问,他还是认真的思考一会,才开口回答。

毕竟有时候国家能够掌握一些他们这些科研人员所不知道的消息,万一是米国或者其他国家的量子计算机技术突破了呢?

“如果是具备了至少255个量子比特操控的成熟量子芯片,那么理论上来说它的确会给我们现有的信息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停顿了一下,潘建伟看向冯登国,开口道:“信息安全方面冯院士是专业人士,会比我更了解。”

闻言,老人也看向了冯登国,等待着他的回答。

思忖了一下,冯登国开口道:“如果是成熟到足够商业化的量子计算机,理论上来说它具备快速破解RSA、Ecc等基于大数分解或离散对数的加密算法,对咱们现有金融、通信和军事安全系统造成巨大的威胁,会彻底颠覆现有的信息安全格局。”

“比如利用Shor算法,可以做到在多项式时间内破解基于大数分解或离散对数问题的公钥加密系统。”

“我记得魔都大学那边之前有做过相关的研究实验,通过加拿大公司d-wave开发的量子处理器,以及并用多种现有加密方式,成功破获目前最泛用的RSA和AES加密算法。”

“而像Grover算法更是可以直接将对称加密,如AES-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