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条条大路通罗马(4 / 6)

,最终还是无奈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上面知道了又能如何?

    到了他们这种级别,哪怕是在科学技术部甚至更高层,也都可以说是神仙打架了。

    上面得考虑双方所有人的意见,在这种事情上,顶多像派出所的民警调节百姓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调解双方。

    强压谌明继让对方交出EAST装置来配合徐川完成等离子体湍流模型的研究实验是不可能的事情。

    徐川是国宝级学者,谌明继也是国家的功臣,也是顶级院士学者。率领华国可控核聚变从无到有十几年的发展,走到了世界前沿,功劳苦劳都有。

    尽管有一些私心,但放到国家层面来说,完全不算什么。

    只能说,是他自己一开始并没有没有想明白,脑海中的记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

    那时候国家说要搞可控核聚变,他们这一批核能领域出生的学者都振臂一呼转身投入了进来。

    从一无所有、到06年EAST装置实现第一次点火、实现加入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即便每一步走的都很艰难,即便是经费无比贫困,他们都抱着一颗赤诚的心,势要将可控核聚变的火花点亮在这片土地上。

    然而十几年的时间过去,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能分配到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经费和资源自然就多了。

    利益权力动人心啊。

    尽管对方依旧在为可控核聚变而努力,但再也回不到十几年前大家蹲在一起吃着盒饭争论着如何优化某一处方案,某一个零件,大家力朝一处使的时代了。

    .......

    听彭鸿禧简单的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后,徐川点了点头,安慰道:“没关系的,彭老,我们还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他就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这的确不是一件小事,修改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控制模型以及后续还需要对聚变堆做出一定的调整,尽管理论上来说是可恢复的调整,但也不是谁都愿意接受外人在自己的设备上‘乱搞’的。

    另一方面,则是国内学术界的种种了。

    尽管他是独立主持的一个新项目,但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盘子就这么大,他拿走了一部分的科研资金,那么对应的,其他的可控核聚变项目科研资金就避不可免的会压缩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