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极致的复杂性(4 / 5)

bsp;  他就像是抓到了世界的真理,打算用这样“神赐”一般的灵感,将眼前仍然在质疑他的理论的众人一一驳斥。

    但,也就在他即将开口的瞬间,他突然发现,自己眼前的众人,神情也在发生着变化。

    震惊,疑惑,不解

    普朗克立刻意识到,听到那个声音的人.

    不止自己一个。

    “你们也听到了那句话?”

    沉默的会场中,有人缓缓点头。

    随后,那人开口说道:

    “是的.”

    “谐振子能级离散性可解低温比热疑难。”

    “我们也听到了这句话。”

    在“灵感”出现后的第二年,整个世界物理学的发展,开始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方向。

    1900年,普朗克放弃将量子视为“数学技巧”,转而与实验物理学家能斯特合作,在柏林大学低温实验室验证固体比热

    1903年,液氦温区实验数据清晰显示,比热随温度降低而骤减,经典均分定律彻底崩塌,量子化成为无可辩驳的物理实在

    1905年,在瑞士专利局工作的26岁爱因斯坦读到普朗克实验报告,灵感迸发。他意识到:“若能量在辐射中量子化,光本身也该是量子。”

    同年,他发表《关于光的产生与转化的启发性观点》,提出“光量子”概念,并用其解释光电效应——光的粒子性首次被揭示。

    至此,量子孤立期被普朗克、爱因斯坦联手打破,物理年鉴》上连续刊发的实验与理论论文,让整个学界开始意识到,自然本质,或许就是离散的。

    1913年,波尔在卢瑟福实验室目睹α粒子散射,随后,他发表《论原子构造与分子构造》,将氢原子电子跃迁与光谱线精准对应,量子力学理论首次将触角伸向微观世界。

    1915年,哥廷根大学的青年数学家埃米·诺特受邀参与玻尔研讨会,并提出了“量子条件本质是对称性破缺”的猜想。

    同年,她发表《量子系统中的守恒律与微分不变量》,为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埋下代数基础。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