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级”的预案,一定是会想尽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
他深吸一口气,首先仍然是选中“核聚变”相关技术。
而当眼前的面板开始变化时,有关第一壁、偏滤器、约束器、能量导出装置的种种信息开始滚动轮播,骨传导耳机也开始实时播放有关技术文档的讲解。
一切非必要的步骤都已经被简化到了极致,一切必要的步骤,也被细化到了极致。
林序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为什么要用“滚动播放”的方式去输出,但当他把视线投向主面板的其他模块时,他立刻反应过来。
自己要做的,可不止一件事情。
他先是点开了“高维研究”模块,在这个模块里,他看到了人类对高维通道做出的一切研究成果。
历史地图、利用方法、需求设备、原理探究.
这个世界对高维通道的研究还算不上多透彻,甚至可以说,还停留在表面。
但是,他们确实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
即便只是“经验应用”,也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充满细节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林序快速阅读,首先确定了“将物质送入高维通道的方法”。
而答案,也并不在他的意料之外。
只需要简单的“投送”。
事实上,高维通道本身就会被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也会改变被“吸入”更高维度的物质的组成性状。
只不过,在2025年那个时间点,高维通道出现的频率还不够密集,规模也不够庞大,所以可供人类研究的东西也相对较少罢了。
这就是为什么祝融号如此重要。
因为它是人类能够获得的、体积最庞大的一个研究标的。
要知道,2025年这个时间点,绝大部分高维通道要么是出现在高空,要么就是出现在宇宙空间。
偶尔降临在地面上,也狭小、短促到几乎不可监测。
所以,要将物质送入高维通道,真正困难的点不在于“投送”,而在于发现。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