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王丽来了(2 / 3)

缭绕的青瓷碗里,圆润的鸡头米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见是王丽来了,她连忙放下碗,拉着王丽的手往藤椅上坐:“是丽丫头啊,快坐快坐,刚出锅的鸡头米,趁热尝尝。这是苏州西山的新米做的,比去年的更糯。”

    王丽接过碗,用小勺舀起一颗鸡头米送进嘴里,清甜的米香混着淡淡的桂花香在口中散开,软糯却不粘牙。

    “外婆的手艺也太绝了!比我在上海米其林餐厅吃的甜品还地道,这才是真正的江南味道。”

    姨婆被逗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当即拍板:“你就在这儿多住几天,正好佳莹他们忙着工作室的事,你来了也能帮着搭把手。晚上咱们包饺子,你最爱吃的白菜猪肉馅,外婆给你多放些虾仁。”

    王丽本就计划在苏州长住,听闻这话立刻笑得眼睛发亮:“我正有此意!我要在苏州住上半个月,把你们的‘江南慢生活’体验个遍,早上跟着李奶奶买菜学方言,下午去‘江南匠心坊’学制香绣苏绣,晚上跟着你们去平江路听评弹,顺便给我的美食公众号攒够素材。”

    说着,她掏出手机,对着桌上的鸡头米甜羹、墙上的画作、院角的腊梅芽拍个不停,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敲击。

    “标题就叫《突袭苏州!我的冤种好友竟在这里过上了神仙日子,还学会了吴侬软语》,肯定能火!”

    接下来的几天,王丽彻底融入了苏州的市井生活,活脱脱成了巷弄里的“新苏州人”。

    清晨五点半,她就准时敲响徐佳莹的房门,催着一起去小菜场。

    才两天时间,她就摸清了菜场的“隐藏规则”,东边摊位的青菜最新鲜,是摊主自家种的。

    西边阿婆的豆腐脑是古法点的,比机器做的更嫩,北边摊位的酱鸭是老字号,每天只卖二十只,去晚了就没了。

    在卖青菜的摊位前,王丽学着徐佳莹的样子,捏着青菜的根部轻轻晃了晃,用还带着上海口音的苏州话说。

    “阿婆,倷个青菜叶子有点黄个呀,肯定是放了两天哉。便宜眼,三块五一斤,我买三斤,下次还来照顾倷生意!”(阿婆,你的青菜叶子有点黄,肯定是放了两天了。便宜点,三块五一斤,我买三斤,下次还来照顾你生意!)

    虽然“黄个呀”的调子跑偏成了“黄gà呀”,但卖菜阿婆被她的热情和认真劲儿逗乐了,一边用围裙擦手一边笑道:“小姑娘蛮会讲个嘛,就按侬个价,再送侬一把小葱,炒鸡蛋香得很!”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