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七月十五(2 / 6)

sp;   “断掌记工?”郭嘉低声问韩暨。

    “那是甲虒军的老兵,伤了手,主公安排在此记工,识字明数,做事认真。”韩暨解释、

    而后又低声对荀郭二人道:“此女甚为勤勉,其母病弱,全赖她在此做工分支撑,主公知悉后,特命医官为其母诊治,药费亦允其用工分分期抵扣。”

    二人感慨。

    郭嘉耐不住性子,直接上前好奇地问旁边一个正在搬煤饼的工人:“这煤饼,真的好用?”

    那工人放下担子,憨厚一笑:“好用!比柴火经烧,火力旺,还没那么大烟!县衙炉子坊卖的炉子也便宜,配上这煤饼,冬天屋里暖和着呢!自己做也成,买煤渣便宜,就是费点力气!”

    郭嘉看着那堆积如山、在阳光下逐渐变硬的黑色煤饼蹲下身子轻抚着,感叹道:“此物看似粗陋,却牵动万户炉灶,虑虒冬日严寒,有此物,百姓便少受许多冻馁之苦,这工坊规模日产几何?”

    荀彧也蹲下身子看了看这些新做的煤饼,手指碰了碰还能感受到湿润。

    韩暨略一估算:“如今有工人三百余分三班日夜赶工,主公将匠作流程定了标准分工而行。

    若原料充足,日产蜂窝煤可达三千筐,每筐约装三十三块,不仅供应全城,亦有余力销往临近坞堡乡里,换取钱粮物资。”

    郭嘉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眼神发亮:“妙!以工分凝聚人力,以标准提升效率,化粗粝之煤为利民富邑之资!张中郎之智,不拘一格,却直指根本,文若,这可比读万卷死书有趣多了!”

    荀彧收回手,指尖沾染了些许煤灰他也并未在意,只是微微颔首:“游历要的便是如此。”

    离开煤坊的尘嚣,他们转向一片依河而建的工坊区。

    虑虒的百业都十分依赖水利,一来有大河之水提供动力,二来取水也是方便。

    还未靠近,便已感受到热浪滚滚,叮叮当当的金铁交击声不绝于耳。

    这里便是虑虒的民用铁匠工坊。

    巨大的水力锻锤在河水的驱动下,发出沉闷而规律的“轰隆”声,将烧红的粗铁胚反复锻打,火星四溅。

    旁边是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锻炉,炉火熊熊,映红了铁匠们古铜色的脸庞和精赤的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