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留作应对突状况,一部分拿出来给开封府的官吏们提高待遇改善伙食,还有一部分,那是拿出来进行各城的城市改造。
这是最后做的,因为相对于现在人们的条件来说,改造城市其实并不是必要的。
现在有了浮财,也就花了出去。
取之于开封府权贵,用之于开封府的百姓,合情合理。
而且城市改造是长期投入的大工程,可以拉动各项指标,更加的繁荣经济。
百姓们做工干活,也能多赚些钱。
他都是实实在在的雇人干活,并且还规定了开封府内的最低打工薪酬。
不管干什么活,最低必须开到那些钱。
敢少一钱,那可就惨了。
此外,还有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那就是人口买卖以及奴仆的存在,这是相当恶劣的。
因为被卖的人,虽然确实有活不下去心甘情愿的,但是也有被抓了、绑了弄来的。
对于卖身的家仆,大户人家动辄打骂,纵是打杀了也没什么问题,了不起罚些钱而已。
这种事情实在不好。
但是这个问题的层次涉及的比较高,关联的比较广,毕竟百姓能活下去,怎么可能卖儿卖女呢。
不从源头解决问题,只一味的不让买卖人口,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买卖人口由明转暗,价钱随着打击力度持续走高,反而可能买卖人口的产业展的更好了。
正如范仲淹等人总是规劝王言的,事要一步步做,不可急于求成。
尽管王言做出来的事,都是他的一步步,但这话是没毛病的。
所以王言没有打击人口买卖,也没有废除奴仆。
但是人牙子被整死了一堆,那可不是他故意的,而是清田、查人、收商税的余波,都是被牵连的。
但是为了应对人口买卖,以及保障奴仆的人权,王言定了两个要求。
第一点,所有买卖的人口,都要有明确可查的户籍信息,也要问清楚是否自愿。
当然会有伪造的,但是只要真查、真杀,还能能管很大的用。
哪怕只有一点儿用,那就比不管的好。
第二点则是对开封府内所有的奴仆人口进行登记,按理来说,奴籍也是籍,有奴籍就有登记,但显然,如果真的是这么个理,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和谐太多。
造册登记还不算,王言的最低工钱也是适用的。
卖身是卖身了,但人格还保障着。
但凡有克扣工钱,无故打骂,甚至打死之类的恶劣行为,有告就有惩,往死里惩。
事情当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明里暗里的对抗不计其数,死的人也没有准确的数据,王言又遭遇了四次刺杀,一次毒杀,一次放火,一次近身刺杀,一次远处乱箭射杀,全都险之又险的逃了过去。
他的家人很安全,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只要不整死王言,那就没什么用。
因为王言正当壮年,不缺老婆孩子。
真要杀了王言的家人,惹的王言狂,他们的下场只会更惨,凌迟都是轻的。
如今王言搞出来的刑罚更多了,还邀请了朝中官员去现场观看施刑过程,相当凶残。
不论如何,这一次王言在开封府内推行的各种政策全都在实行,没有什么能够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