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老丈人考女婿(2 / 3)

状元郎 三戒大师 1893 字 7天前

兵宪也赞许一声,继续上难度:“《觐礼》曰‘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若夷狄君长来朝,当如何站位?”

贾知州不禁替苏录捏了把汗,他虽然不治《礼》,但身为朝廷命官,处处离不开礼,却也不知这问题该如何作答。

苏录治礼不足半载,回答起这种问题来应该也很吃力吧。

他却是小瞧了苏录的学习强度,在刚山先生‘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教学方针下,短短四个月时间,苏录已经把‘三礼’的知识点粗学了一遍。

苏录略一寻思,便流利作答道:“夷狄君长来朝,依《周礼秋官大行人》,站位在诸侯之南、面朝东,既体现‘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又遵循《王制》‘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华夷之辨。”

“好,真不错!”黄珂面现赞赏之色,笑道:“这么短的时间能学到《周礼》,属实不易。”

“因为刚山先生授课时三礼并进,融会贯通。”苏录忙谦虚道:“所以晚生才恰好知道一点《周礼》的知识。”

“嗯,刚山兄毕生精研三礼,才能这样从心所欲,以点带面啊。”黄珂笑道:“名师出高徒,此言不虚啊。”

接着黄兵宪又问了苏录几题,他都能流利作答,且准确无误,便满意地结束了考校道:“很好,弘之已经可以充生员了。”

“放在成化以前,就黄兵宪这一句话,你便可以进学当秀才了。”贾知州笑道。

“早年间,各地还举荐神童入京呢,通过皇上亲试者便可直接入翰林院读书。”黄珂也点头笑道:“当今次辅李茶陵公,还有大名鼎鼎的杨一清,那位倒霉的程敏政,都是自幼就进了翰林院学习。”

“可惜这些年越来越死板,别说举荐神童入翰林院了,甚至连入官学都得经过童试,说实话过犹不及、有碍选才了。”

“老公祖说得是,对弘之这样有名气的俊才,就该特殊培养,助其早日成材!”朱玠便趁机给苏录说话道。

“当然,只要力所能及便责无旁贷。”贾知州点头笑笑,像是许下了某种承诺,又像是什么也没答应。

但这不妨碍苏录赶忙起身,感谢老公祖的栽培……

~~

从泸州到合江,走水路将近一百五十里。去时苏录用了整整两天,返程时顺流而下,却只需半天时间。

这还是为了行船平稳,没有升帆的结果……苏有才他们坐的船就张着帆,这会儿差不多已经到合江了。

傍晚时分,合江县那熟悉的青色城墙,便远远出现在众人眼前。

卢知县居然乘小艇出迎,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手脚并用顺着绳梯爬到了二位大人的座船上。

那真叫一个上顶下拉,狼狈万状,乌纱帽都差点飞了……

但他要的就是这狼狈劲儿。体面是给

“卑职拜见兵宪大人,老父台。”卢知县喘着粗气,甩一甩袖子上的苔痕,深深作揖。

“哎呀,老寅长你这又何苦?在岸上等着不就行了吗?”贾知州赶紧吩咐姜轻云,拿罗帕帮卢知县擦净官袍。

‘老寅长’是官场中对年纪比自己大的下级的尊称,但上级轻易不会这么给脸的。卢知县要不是来了个接舷爬船,也决计听不到。

“是,老父台说得是。”卢知县点点头,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