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你的专业课老师一脸司马(1 / 5)

    无法取回属于自己30岁后的阅历与技艺,但不妨碍赫萝菈以旁观者的角度,叙述着不远处那颗蓝色星球的变化。

    群星杯的稳定举办,每8年的资料派发,让世界各国深度了解了脚下土地的资源分布。

    当未知变为已知,计算世界能源总量,得出资源枯竭死线,并大幅推进科技升级,避免困死于摇篮,成为了势在必行之事。

    无论短视,远视,在那由顶尖学者们,依据当前科技水准,评估讨论得出的死线时间前,都难以给出“把问题留于后人”的从容。

    第三届群星杯结束后,整个世界迎来了少见的和平期。

    除部分地缘性争端仍无法平息,主要大国之间的私下的科研合作开始紧密。

    大多数领域,政治让位科技的合作时代,悄无声息地,缓慢地向所有人走来。

    在江禾逸等人逝去前几年,可控核聚变的微型化运用,已经进入了攻关突破阶段。

    此刻回首那颗蓝色的星球,众人的视线被近地轨道上闪烁的光点吸引。

    那是数十艘流线型工程舰正在组装某种大型结构。

    它们的钛银色外壳反射着太阳光,如同散落的镜面碎片。

    尚未完工的环形舱体已经初具规模,表面覆盖着太阳能板的蜂巢矩阵,像极了蜻蜓复眼的精密构造。

    近地轨道工程与航行技术已经成熟,为星港建造铺平了道路。

    在世界即将迈入下个纪元之际,他们或许会喊出世纪初,无数科幻、文艺作品中常说的那个词。

    宇宙纪元。

    小学时,他们大多写过命题作文,畅想10年,20年,甚至于百年后的世界。

    那是大家还会仰望天空,畅想未来的年纪,无数天马行空的构思跃于纸上。

    百年前笔下之物,终成现实。

    技术迭代速度超乎人类想象,突破关键的节点后,指数级爆发了,赫萝菈就曾表示,他们也经历过同样的事件。

    “还有个小趣闻,你们或许会感兴趣。”赫萝菈说,“你们的事迹被专门收录了,虽然秘密还是秘密,但是,他们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