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明朝与蒙古在北疆地区的势力博弈,建州女真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朱权沉思片刻,说道:“阿哈出首领,本王有一计。我们先假意答应他们,暗中加强防备。同时,本王派人去和被蛊惑的小部落沟通,晓以利害,分化他们与图伦部的关系。”阿哈出听后点头:“殿下此计甚妙,只是图伦部实力不弱,还有北元撑腰,我们得谨慎行事。”阿哈出性格直爽,说话间眼神坚定又带着焦急,他一心为部落安危,对朱权的信任源自大宁与建州女真过往的合作情谊。
就在朱权为建州女真事务殚精竭虑之时,京城中一场针对他的调查正悄然酝酿。朱元璋听闻朱权在大宁的种种举措后,决定派钦差前往大宁彻查朱权。钦差陈忠,为人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深受朱元璋信任。朱元璋召见陈忠,陈忠进门后,先跪地行三叩九拜大礼,朱元璋严肃道:“陈忠,此次派你去大宁,务必查清朱权一举一动。若他有不轨之心,朕定严惩不贷。”陈忠领命,再次跪地谢恩:“陛下放心,臣定不负圣命。”陈忠一心奉公,深知此次任务关乎朝廷稳定,心中只有对朱元璋的忠诚和完成使命的决心。在这蓝玉案刚结束的敏感时期,陈忠明白自己的调查不仅是针对朱权,更是要维护朝廷在特殊局势下的权威和稳定。
陈忠抵达大宁后,立刻展开调查。他不仅仔细查阅军屯和商业记录,还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逐一问询。在查看账目时,发现几笔关于军屯物资采购的记录十分模糊,涉及的数额巨大且用途标注不明。陈忠就此询问负责的官员,那官员言辞闪烁,神色慌张。陈忠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必有隐情,加大了调查力度。期间,有神秘人试图贿赂陈忠身边的随从,意图干扰调查,被陈忠及时识破。陈忠不为所动,经过一番抽丝剥茧的追查,终于查明原来是一些地方官员为谋取私利,虚报军屯物资采购,实则将部分物资变卖私吞。而朱权对此并不知情,在知晓此事后大为震怒,立刻配合陈忠对涉事官员进行惩处。此时的官员们,因蓝玉案的威慑,在面对调查时格外畏惧,行事风格相较以往更加收敛,这也让陈忠的调查虽有波折,但进展相对顺利,体现出朝廷制度在规范官员行为上的潜在影响,也符合朱元璋严格把控朝廷的历史背景。
朱权在边境忙完回到大宁,得知朝廷钦差调查出的问题后,内心虽有波澜,但也明白这是整顿内部的契机。此时又收到建州女真被攻击的求救消息,他陷入了沉思。一方面,若不出兵救援,建州女真一旦被北元吞并,大宁将直面威胁,多年来构建的北疆防御体系也将崩塌;另一方面,出兵则可能被朝廷误解为拥兵自重,且军事资源的调配也需谨慎规划,后勤补给线拉长后如何保障物资供应,战后又该如何应对可能的政治影响,这些都需要考量。他与幕僚们彻夜商讨,综合各方因素后,决定在向朝廷请求出兵的同时,着手准备救援事宜。
战场上,朱权身先士卒,他身披银色铠甲,手持长枪,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穿梭于战场。此次救援,朱权将四千五百人分为三个方阵。前锋是一千人的长枪兵方阵,长枪林立,如同一道钢铁屏障,主要负责正面冲击敌阵,打乱敌方的进攻节奏。中军是两千人的刀盾兵和弓箭手混合方阵,刀盾兵在前抵挡敌人的攻击,弓箭手则在后方寻找时机放箭,给予敌人远程打击。后卫是一千五百人的骑兵方阵,作为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