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暗道:也不知道中午那个吵着要加急抢头条的人是谁。
当然,主编会改变态度,自然是因为一起杀人案的抢先报道和连环杀人案的最详细系列报道,孰轻孰重,主编心里相当有数。
主编将姿态放这么低,则是因为里德警长不喜欢别人插手警局里的事,这位警长经办的案件总是谢绝外人打听。
出乎主编意料,里德警长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面对两人的惊讶,里德警长面露苦涩:“其实我刚才也在酝酿,想着要怎么邀请这位记者小姐参与调查。”
“苏格兰场的警察在私底下找侦探,这应该已经是全伦敦……说不定是全世界都心知肚明的事了。”
里德警长一身郁郁之气,伤神道,
“上面给的压力很大,要求在圣诞节之前必须结案,免得影响女王的圣诞演讲。”
“我今天早上办起案来都有些心不在焉,不得不求助了一位同僚,让他帮我联系几位着名侦探。”
“但各位知道的,大侦探可不是街边兜售的杂牌啤酒,随用随买。
目前只有一位侦探给了明确回复,还不是自己来,而是推荐了一位对此感兴趣的同好。”
里德警长道,
“所以我没有拒绝的理由,我甚至该说一句——帮大忙了!”
“侦探什么的,越多越好。”
爱丽丝有些抱歉:“但我并不是侦探,里德警长,破案还是要专人来处理的。
我担心不正确的定位,会让您对我感到失望。”
“没关系。”
里德警长说,
“我相信我不会看走眼。”
“时间不等人,先出门,路上详谈。”
里德警长邀请的是爱丽丝,出了警察局后,主编给爱丽丝比了个加油的手势,自觉调头回新闻社了。
爱丽丝登上警车,看向里德警长,主动问:“您这么快就有保护人选了?”
里德警长随手关上车门,坐在爱丽丝对面,双手撑着膝盖,头疼道:
“不过是根据第一个死者来缩小可选择范围罢了。”
里德警长并没有糊弄爱丽丝,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既然答应让爱丽丝参加,他便从头,先详细介绍了第一位死者的背景——
“急于破案的压力,不仅是这个特殊的时间,还有一部分来自死者——乔鲁杰克逊的身份。”
“杰克逊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投资商人,今年四十多岁。
他来伦敦既是为了度假散心,也是寻找新的商机。”
“死者在商圈里有着一定名气,因为他的家史,堪称一部情节精彩的小说,而他很爱宣扬这一点。”
“事实上,我们之前一直往仇杀的方面考虑。
杰克逊的经历非常复杂精彩,无论是在商业上的竞争,还是在感情上的混乱不堪,都意味着他注定不缺少仇家。”
里德警长耸耸肩,
“但第2封信的出现,让我有些不自信了。
我现在要假设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对某个特定人群的随机杀戮。”
“杰克逊是美国来的大商人,针对他的预告和现场的字条是‘最初的开始’。”
“让我想想,第2张字条是……‘使人无家可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