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化解魔土(2 / 3)

字铭文。

他身边,李广的玄孙李敢,背负家传的射日神弓,目光锐利如鹰,正亲自校准一根根打入冻土的青铜界桩。

“老大人,歇歇吧!”

一个裹着破羊皮的牧人捧来热腾腾的酪浆,脸上刻满风霜却带着希冀,“这地……真能分到咱放羊的头上?三十亩?”

“陛下金口玉言,岂能有假?”

老丈量官接过木碗,热气氤氲了他冻僵的脸,“凡我大汉子民,无论胡汉,年满十六,皆授田三十亩!

多者退还,不足者补足!

此乃天授之土,非世家私产!”

他指着远处一片曾经被豪强圈占、如今插上“官田待分”

木牌的丰茂草场,“看,那里,以后就是你们安身立命之所!”

牧人们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浑浊的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属于土地的、踏实的光明的

洛阳,刑部官衙。

新任尚书寇恂,正与一群儒法之士激烈辩论。

“《民生九章》草案在此!”

寇恂将一叠厚重的绢帛拍在案上,声震屋瓦,“其一,劳作之律:凡百工、佣力者,每日劳作,以四个时辰为限!

时者,雇主需报备官府,并额外支付至少三倍工酬!

胆敢隐匿克扣者,严惩不贷!”

一位世家出身的官员忍不住驳斥:“尚书大人!

农时抢收,窑火难熄,此乃天理人情!

四个时辰?作坊矿山如何运转?此律未免……”

“人情大不过法理,更大不过人命!”

寇恂须戟张,打断对方,“前朝多少矿工埋骨于无休止的挖掘?多少织女累瞎双眼于昏暗的灯下?陛下有言:‘民力如弦,绷之过紧则易折!

’此律,护的是我大汉元气!”

他翻动绢帛,继续宣读:“其二,婚律:男女婚嫁,全凭自愿!

父母不得强逼,宗族不得干涉!

收受聘礼嫁妆,不得逾越法定之额!

违者,轻则罚没财物,重则枷号示众!”

“其三,育才令:凡我子民,无论男女,年满七岁,必入蒙学!

束修全免,由官仓支应!

一村之中,若有一适龄孩童未入学,唯该村村长、里正是问!

追责到底!”

寇恂目光如电,扫过众人,“诸位,此乃斩断愚昧、开启民智之千秋大计!

谁敢阳奉阴违,便是国贼!”

殿内一时鸦雀无声,唯有绢帛翻动的轻响。

窗外,早春的柳枝正奋力抽出新绿。

江南,吴郡富春县。

县衙新设的“民生司”

前人头攒动。

钱镠一身简朴布衣,坐在条案后,亲自处理一桩纠纷。

案前跪着一个面容憔悴的年轻女子,身旁站着个神色倨傲的绸缎商。

“大人,”

女子声音哽咽,“小女子在张记绸庄做工,日夜赶工,东家言‘能者多劳’,却从不提加倍工钱!

上月累倒,反被克扣工钱赶了出来!”

钱镠看向绸缎商,目光平静却带着无形的压力:“张掌柜,民生新律颁布月余,四时辰工限、时倍酬,可有细读?可有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