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7征税办学(4 / 7)

    总不能他拿出奏疏,自己阵营里的人先跳出来反对。

    已经丢了几次脸,张居正也没厚脸皮到无所谓的态度。

    而之所以张居正迟迟没有拿出奏疏,按照魏广德派人打听的结果,那就是张四维、张学颜等人倒是没多说什么,可王国光等少数人还是坚决反对。

    是的,禁毁书院对于读书人来说,真不是小事儿。

    因为有这些掣肘,此事行为倒是迟缓了一些,甚至户部张学颜的奏疏都先上奏,张居正整饬学风的奏疏也没有拿出来。

    户部奏疏,是直接送到首辅值房里,下午散衙前,张居正也是煞有介事召集阁臣商议此奏疏。

    “加税?”

    张居正、魏广德都是看过这份奏疏的,对内容都不陌生。

    魏广德还是看了眼正式的奏疏,和之前初稿变化不大,随即就把奏疏递给了张四维。

    但是作为商家出身的张四维看到户部奏疏,第一反应就是户部要向商家征税了。

    “国朝税制早已有之,怎么能说改就改。”

    张四维匆匆看完户部请征换帖银的奏疏,马上就开口说道。

    话音落下,张居正的视线就投向魏广德,那意思就是示意他来说。

    张学颜的奏疏,这次的改动其实就是按照魏广德的建议,把天下货物分为普通货物和精品货物两类。

    民间百姓所需普通货物,按照国朝制定的三十税一进行征收,而对奢侈精品,则采用十税一。

    “税制及分摊商税,都是早年间定下来的,现在大明各地变化甚大,各地生产的商品早就不是国初那会儿的情况。

    国初那会儿,什么都缺,现在则是商品产量增加不说,许多地方也有新的商品产出。

    原来定下的商税,早就不合时宜。”

    朱元璋定下的大明税制,其实很操蛋的一点就是定额。

    这个定额不是根据贸易量多寡计算的定额,而是一个地方商税如果定下一百两,那就算贸易量增长百倍、千倍,他还是只能征收一百两银子的商税。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