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9、热脸贴冷屁股(2 / 3)

”。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这是赵振国老家那边悄悄搞起的“包产到户”迎来的第一个夏收!是骡子是马,马上就要拉出来溜溜了!

    这第一批收获的成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这项政策能否继续推行下去,甚至影响到更广阔的范围。

    赵振国深知其重要性,确实需要回去,亲眼看看,亲身参与,用实实在在的收成,来检验这条新路的成色。

    王新军得知后,也是心痒难耐,很想跟着赵振国回去,亲眼看看到底能打出多少粮食,可惜厂里实在脱不开身,只能羡慕地拍拍赵振国的肩膀:“振国,回去替我多割几把麦子!等你们的好消息!”

    宋婉清虽然也很想跟着丈夫回老家看看,但学业耽误不得,只能作罢。

    赵振国:看来只能等媳妇放暑假了。

    临行前,赵振国和王大海特意去了趟王府井百货大楼。

    两人那采购的架势,引得售货员和周围顾客都侧目不已,简直像东西不要票证似的。

    他们凭着赵振国多方筹措的票证,大大小小买了四大包东西。吃的有如精致的糕点、水果罐头、奶糖;穿的有结实耐磨的劳动布面料、鲜艳的的确良衬衫;用的有手电筒、电池、钢笔、笔记本,甚至还有给孩子们带的橡皮筋、玻璃球。

    赵振国还托关系,弄来一台海鸥牌双反照相机和几卷珍贵的胶卷,他下定决心,要亲手记录下今年夏收这历史性的一幕,用影像来证明包产到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与他们会合的,还有老爷子派来的那位“许调查员”,一位约莫四十岁、戴着眼镜、神情严肃、不苟言笑的干部模样的人,说是要搞个“田野调查”,记录农村的真实情况。

    三人汇合后,一起挤上了开往赵振国老家方向的绿皮火车。

    因为时间关系没协调到卧铺票,三个人都是硬座,连许调查员也没有搞特殊待遇。

    车厢里闷热拥挤,空气中弥漫着汗味和烟味,但赵振国和王大海却难掩兴奋,而许调查员则大多时间沉默地看着窗外,偶尔在本子上记录些什么。

    经过漫长颠簸,火车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市里。

    刚提着大包小包走下拥挤的车厢,赵振国一眼就看见站台上的唐康泰。

    唐康泰热情地迎上来,紧紧握住赵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