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敢复有言当弃凉者,与此案(1 / 5)

    斩大鸿胪张义?

    说实话这个念头还是在刘辩脑中萌生过的。

    曾经何时哪个男人没有将自己代入过那些面对文臣谏言割地求和或是弃地不守的君王,然后手起刀落将软弱的求和派斩首示众鼓舞军心?

    但幻...

    陈安缓缓起身,步履稳健地走向殿门。他目光炯炯,虽年事已高,却依然精神矍铄。面对求见的学子们,他心中泛起一丝欣慰??这些年轻人正是汉朝未来的希望。

    殿门外,几名学子正恭敬地等待着。为首的一位青年身着青色儒袍,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他便是当世名士蔡邕之孙蔡文昭。蔡文昭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尤其擅长兵法与治国之道。今日,他携同几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前来求教,希望能从陈安这位一代明君身上汲取智慧。

    “陛下,我等冒昧打扰,还望恕罪。”蔡文昭率先跪拜,声音洪亮而坚定,“我等皆为汉室子民,深感陛下治下民生富足、百业兴旺,实乃千古明主。然天下未定,四方仍有纷争,我等愿效犬马之劳,为陛下分忧。”

    陈安微微一笑,伸手示意众人起身。“诸位不必多礼。朕观尔等风骨非凡,定是栋梁之材。既然有心报国,朕自当倾囊相授。”

    ###治国之道:以德服人

    陈安将众人引入偏殿,命侍从奉上茶水。他端坐于上首,目光逐一扫过面前的年轻面孔,语重心长地说道:“治国之道,首重民心。若失民心,则纵有百万雄兵,亦难保社稷安稳。故而,朕常言‘以德服人’四字,此乃治国安邦之根本。”

    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所谓‘德’,并非空谈仁义,而是要切实关心百姓疾苦。譬如开垦荒地一事,朕并未强令推行,而是通过减免赋税、奖励耕种等方式激励农夫参与。如此一来,既解决了粮食问题,又赢得了民心,岂不两全其美?”

    蔡文昭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问道:“陛下所言极是。但若遇天灾人祸,百姓流离失所,又该如何应对?”

    陈安沉思片刻,答道:“此时更需官府挺身而出,组织赈灾救济。记得去年荆州大旱,朕即命地方官员开仓放粮,并调拨邻郡物资支援。同时,鼓励商人低价售粮,严禁囤积居奇。结果如何?荆州百姓虽遭灾祸,却无饿殍遍野之惨状。”

    听到这里,另一位学子林远志忍不住插话道:“陛下仁政固然值得称颂,但若敌军趁机进犯,又该如何兼顾内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