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酷吏横行的武周 谋逆案平反 太平的(2 / 5)

>

周兴办案手段高明,又能上体天心,所以深得武皇的赏识,很快从一个不入流的司法小更升到四品的秋官侍郎、文昌右丞,升官的速度飞快。

急速膨胀的权力却需要足够的格局来稳固,但周兴显然没有。

他经手“宗室谋反案”的时候,很多人私下议论周兴大量制造冤假错案,他听了不以为然,反倒是哈哈一笑,在衙门口贴了两行大字:

【被告之人,问皆称枉。】

【斩决之后,咸悉无言。】

其二,便是侯思止。

此人最早的身份是卖饼的,小生意人。

本身,这种买卖都是需要起早贪黑,老实本分,才能勉强养家糊口,但侯思止偏偏是个好吃懒做的人,日上三竿还不起床,这饼当然就卖不出去了,最后生意做不下去了,就改行投奔一位将军,当了仆人。

有了落脚地,这人的心思就活动起来了,虽然目不识丁,却浑身是胆。

此时又恰逢武后鼓励大规模告密,于是,他听到消息之后,马上就去告本州刺史和李唐宗室谋反。

等他赶到洛阳的时候,宗室谋反案已经结束,武皇正在大肆诛杀宗室,于是对他的告密颇为赏识,立刻提拔他当了五品的游击将军。

这是一个散官,有待遇,但是没职责,对于一个奴仆来说,也算一步登天了。

可是侯思止并不满足,他去拜见武皇,点名要到御史台做侍御史。

这次连武皇都吃惊了。

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是要害部门,侯思止大字不识一个,怎么干得了呢

于是武皇就问他:“你不识字,连公文都看不懂,怎么能做御史呢”

侯思止自然是有备而来,他答:“陛下知不知道有一种神兽叫獬豸,獬豸的本事是用特角顶邪恶的人,獬豸这东西识字吗它不识字,但是它可以凭借本能去辨别善恶,我不识字,难道我就不能凭借本能去分辨好人坏人吗”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武皇竟觉得这人说的有几分道理:

“我为什么需要酷吏啊,不就是因为他们不受任何传统的束缚能够为我办事吗如果一个人知书达理,行政经验丰富,就不能让他去监察部门工作,相反,他就应该变成被监察的对象了!”

于是,文盲侯思止一步登天,成为了侍御史。

诸如此类的酷吏还有许多。

刘建军说武后提拔人才的标准就是“四无三有”,“四无”是无身份,无道德,无出头之日,更重要的是在朝廷里绝对无依无靠,只能认武皇一个主子。

“三有”则是有野心、有胆量、有破坏力。

这些酷吏们甚至通过对犯人心理的了解,以及武皇的心思,编撰出来了一本专著,名叫《罗织经》。

李贤曾抽空看过这本《罗织经》。

只是第一页的内容就让他震惊。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意思就是要办就办大案子,只有这样才能震慑天下,而且便于邀功请赏,至于说刻意办大案会有冤枉好人的可能,那是不可避免的,完全不必担心。

这已经是离经叛道的经文了。

至于之后的“办案六步骤”更是堪称骇人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