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三江感言(4 / 7)

一点就是李贤夸上官婉儿亭亭玉立的那一段,后来才发现亭亭玉立这个词出现的很晚,在这之前用到的都是亭亭而立。

    但好在,最艰难的时候熬过来了,随着刘建军逐渐跟李贤接触,李贤甚至能大致理解“贝塔”不是什么好话了,说话的习惯也逐渐被刘建军“带坏”,写起来也轻松了许多。

    然后再说bug。

    有很多小bug完全是因为作者没当过太子也没活在唐朝过的原因,经由各位神通广大的读者提醒后,已经改过来了,有些没被揪出来的,那也对剧情影响不大,无伤大雅。

    (其实这种情况只要让我去唐朝当当太子就好……我特么当太子了还写个屁的小说!)

    然后说一些比较大的bug。

    问就是设定。

    其中有一个就是长安城。

    众所周知,李治是在洛阳嗝屁的,在这个时间点的武则天也是在洛阳,但她却选择把李治的尸体运回长安,自己坐镇洛阳。

    可是在这本书里,故事发生的地点都在长安。

    为啥呢?

    武则天在洛阳,但狄仁杰在长安,刘仁轨也在长安,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是说的长安,就连整个大唐最开放,最能到处嫖的城市也是长安,那你武则天就过来呗?

    你要不过来,不把人物都放一块儿,我咋写冲突,咋写剧情?

    合理吧?

    当然,武则天拉到长安来也不是光她人过来就完事,又涉及到咱们这本书里边和历史本身的逻辑了。

    李显登基这段时间,武则天干的最重要的事儿就是架空李显,其中最关键的人就是刘仁轨这个三朝元老,现在大家伙儿都留在长安了,刘仁轨该怎么合理的不帮李显,让他陷入孤立无援呢?

    李贤找上门。

    嘿,这不就逻辑自洽了吗?

    当然,诸如此类做出架空的剧情还有很多,并且都还算得上圆润如意,至少到现在为止,我要不说,甚至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这是架空过的。

    嗯……不是说好了说bug么,怎么说着说着又再自夸了。

    还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