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章 中西圣典(2 / 4)

,可德国人民也想过上英国人的好日子啊!

也不想忍受这样的屈辱啊!

这样的人心人性能长期被压制吗?

如果这个世界轻率地遵循战争服务于政治的原则,德国如果再次展壮大起来,是不是还要通过一次世界大战来解决全球竞争问题呢?西方社会崇信社会达尔文主义,《战争论》当然也不会脱离这样的人文环境,小子个人以为这是与中国军事思想的最大区别。”

在老克劳茨的眼里,秦虎是很年轻的,拿出兵书来让他说说,原本是带着点儿考校试探的意味。

对于克劳塞维茨这位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同样做为德国普鲁士,他是非常骄傲的,听到秦虎对其人其书的高度评价也是与有荣焉的,可当这小毛头指出《战争论》的局限性时,还说西方社会缺少文明史,这洋老头气得脸上一时青青红红的!

可再往下听,却没想到从他嘴里能听到如此深刻专业的思考,而且还关系到自己的祖国和家人……

洋老头震惊之余,对这个小老虎的学识开始认可了,拍拍那部《孙子兵法》又道:“那你来讲讲你们中国人的军事思想,让我这个西方来的老头子也明白明白?”

“哈哈哈,老人家你不要生气,对于你们普鲁士的伟大人物,小子也是心存敬意的,只是因为我们彼此的生存环境不同,瞎扯几句而已。

至于中国这部兵学圣典,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条件,文字都是刻在竹简上,语言表达力求简练概括,全书只有六千多字,不能像《战争论》这样洋洋洒洒近七十万字的详尽论述,所以现代人想完全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还是比较费劲的。

幸好两千多年来,中国后世的兵学大师们不断研究积累,才将其精神内涵传承下来。

西方学者如果没有在中国长期的生活经历,不能深刻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想用西方文字把这部《孙子兵法》翻译出原汁原味是很难的!

老人家你要问我,我就接着刚才的话头儿说上一点儿自己的感想,中国这部《孙子兵法》最大的军事思想是‘慎战’,慎战不是不准备战争,更不是畏惧战争,而是认为通过简单的战争手段想实现长久的政治目标是困难的,很多时候是适得其反的。

所以兵书中才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要意,所以才有‘全国为上,破国为下’的论述,所以才有“伐谋伐交为上,攻城为下”

的讲究,这些中国的兵家思想是更充分考虑人心、人性的一种用兵方式,在这一点上,《孙子兵法》是更高层次的!

小子个人以为,正是因为中国文化中的这种慎战思维,造成了中国人在选择政治手段或战争手段时,不像西方那样简单二选一,而是中间还有一个软战争手段,也可以称作战略博弈。

就是说在敌我双方已经明确对立的情况下,不轻易选择战争手段,不谋求一战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谋势,谋求一种最终压到对手的大势,而且这个阶段又是比较长期化的!

所以中国人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有一个说法叫做: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老克劳茨再次鼓起了巴掌,“好小子,厉害厉害!

怪不得你个小老虎比我这老头子想的还多。”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