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强硬的蓝玉,针锋相对!(1 / 10)

朱允炆在这里看到蒋瓛,不禁愣了一下。

那道身影如铁桩,钉在朱煐府邸门前,周身散发着一股生人勿进的气息。

随即,他脸上的僵硬融化,转为惊讶。

今日的他,穿一袭淡黄色皇孙常服,腰间束着和田玉带。这身行头,既显亲近,又不失身份,是幕僚团队为今日之行斟酌后的结果。

“陛下让我来给朱御史布置庆功宴,恭贺朱御史今日获封中兴侯。”

蒋瓛的声音响了起来。

他的声音没有起伏,不带情绪,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他拱了拱手,动作标准,幅度很小,只是全了礼数。

话音落下,他抬起头。

“不知允炆殿下所来为何?”

蒋瓛的目光看着朱允炆。

他面无表情,眉毛都未曾挑动,可那双眼睛却像探针,刺向朱允炆的表象之下。

他的心底,无数念头正在盘算、猜测、重组。

这是一种本能。

一种在刀口舔血、在朝堂风云中生存下来后,烙印进骨子里的本能。

他的目光一瞥,便如标尺在丈量眼前的一切。

朱允炆身后跟了几名内侍。

他们抬着的礼担是何种形制。

担上覆盖的红绸是宫中哪一司所织。

随从们站立的距离,彼此间的眼神交换,都被他一一捕捉,存入脑海。

这些细节,在旁人眼中或许没有意义。

但在蒋瓛这里,它们是拼图的碎片,是解读意图的密码。

今日朝堂上的一幕,仍烙印在他的记忆里。

黄子澄因激动而涨红的脸。

他身后,那群文官如同木偶,口径一致。

他们引经据典,痛陈利害,将唾沫喷向朱煐,仿佛他不是皇明嫡长孙,而是奸佞。

文官集团发动了一场围猎。

那些争执的场面,那些话语,蒋瓛都记得。

而这个庞大的文官集团,他们高高举起的旗帜上,绣着的正是“允炆”二字。

要说这场声势浩大的攻讦背后,没有朱允炆的授意,蒋瓛第一个不信。

他太了解这座金陵城,太了解这座奉天殿了。

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浸透了权谋的味道。若无人在暗中穿针引线,运筹帷幄,那些平日里为了半点私利都能争得头破血流的文官,怎会变得如此整齐划一,同仇敌忾?

这绝无可能。

所以,他对朱允炆的感觉很复杂。

虽然同样是太祖高皇帝的孙子,流着一样的血脉,可蒋瓛对这位皇孙殿下,始终亲近不起来。

每一次,当他看到朱允炆那副永远温润如玉、永远悲天悯人的模样,蒋瓛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那张面孔,完美得像一张画。

而画,是没有温度的。

这种感觉让他本能地绷紧了背脊,如同野兽在面对一个伪装起来的猎人。

要说在今天之前,这种感觉仅仅是“不喜欢”。

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