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反失其真。”
这话如同禅语,乍听之下与当前话题无关。诸葛明却是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真正的讶异,他转向清微,态度明显更郑重了几分:“这位……女士,见解非凡。不知如何称呼?”
“家人,姓清。”林逸舟抢先一步,含糊介绍。
清微看了诸葛明一眼,只是微微颔首,并未多言。
诸葛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重新将话题拉回,但之后的交流,明显更多了几分试探性的玄学讨论,而非单纯的技术考究。他似乎在借助这些话题,观察林逸舟和清微的反应。
会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诸葛明始终态度谦和,如同一位真正的学者在交流心得。临走时,他握着林逸舟的手,语气诚恳:
“林先生,清女士,感谢二位的招待。‘观澜文化’的理念很有趣,希望你们能一直秉持初心,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我们局里也有一些关于古代能量场、建筑风水与现代环境融合的研究课题,或许未来有机会合作。”
他将“积极的影响”几个字咬得稍重,带着不易察觉的提醒意味。
送走诸葛明后,林逸舟回到静室,眉头微蹙。火姐的声音立刻从耳机里传来:“老板,他走了。谈话内容分析完毕,试探意图明显,重点在你们的知识来源和这位清微小姐姐的身份上。另外,他在听到‘观澜’二字时,心率有微弱异常波动。”
清微正在收拾茶具,动作依旧从容。林逸舟看向她,忍不住问:“刚才……你为什么突然说那句话?”
清微将最后一个茶杯放回托盘,抬眼看他,目光清冽:“那人身上,带着‘规矩’的味道。我之言,是告诉他,我们知‘势’守‘真’,不越矩,亦不惧事。”
林逸舟心中了然。诸葛明代表的“超管局”,恐怕就是这个时代管理类似清微这种“非常规”存在的官方机构。今天的来访,是一次温和的敲打,也是一次初步的评估。
“他好像对‘观澜’这个名字特别在意?”林逸舟想起火姐的分析。
清微端起托盘,走向门外,在门槛处微微停顿,留下轻飘飘的一句话:
“或许,他听过观澜观的故事。”
林逸舟怔在原地。观澜观的故事?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难道他六十年前误入的,并非一座无名的荒山野观,而是在某个圈子里,有着特殊意义的所在?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