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人愿意投靠。
打天下不但要有武力、有智略,还要有政治手腕才行。
吉义的政治手腕不算多,但好歹懂得“得道多助”
之理,能以德服人,以诚待人,团结接纳各种人,这就够了。
成山宰得知闰弘道也反了,气得夙夜难眠,通宵咳嗽。
成山宰心想,自己本来要安抚闰弘道,没想到闰弘道遭到刺杀,就此反了,一定是误以为是自己派人刺杀他!
这一定是吉义,或者吉义哪个手下的奸计。
自己根本没派刺客刺杀闰弘道,刺客应该是义军的人。
义军在关键时候略施小计就让闰家倒戈,真够厉害、够狡猾、够奸诈!
气煞老夫啊!
……哪知道这其实是成沫干的,想要立功帮成山宰摆平闰家,没想到帮了大倒忙。
事已至此,成沫不敢报告上去,召安得命来,想要杀之灭口。
安得命不是傻瓜,察觉到危险,带其手下残存的几个刺客跑了。
在闰弘道向天下公告成山宰心狠手辣派刺客刺杀自己、自己不得已才反的原委之后,郑克庄也向天下再度公告,不是自己存心要反叛曾有提拔之恩的成太公,实在是成太公无理介入自己家事,唆使自己大儿子做出禁锢父亲、攻打弟弟的大不韪之举!
郑家才不得不反。
这样郑闰两家都得到了许多的义理支持。
天下人素知成山宰老谋深算、手段多端,但凡论及此事,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成山宰完全干得出这些卑鄙事情,难怪郑闰两家要反。
郑闰两家虽反,一时却也不好公然归顺吉义。
他们心里倒是很想归顺,但一来面上无光——两个成名已久的朝廷宿将,要归顺一个后起之秀的年轻义军领,实在是很没面子不是?二来更重要的原因——世上舆论最讲究忠孝,朝廷宿将背弃皇帝投靠反王,这个不忠之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他们反成山宰有理,是因为成山宰要害他们,你不仁则我不义,无可厚非,再说又不是君臣关系,谈不上不忠;但是皇帝可没有要害他们,他们背弃皇帝投靠反王,不忠之名是少不了的,将来史书上要是落下“叛臣”
二字,情何以堪?
故此郑克庄与闰弘道皆怀着顾虑,没有马上归顺吉义,也没有请义军出兵救助,怕给世人鄙薄、史书留下恶名。
闰弘道趁成山宰还没有调集兵马打自己,先出兵帮助老友兼亲家郑克庄、世侄兼女婿郑若汉攻打悖逆郑若星。
成铉手下偏将从邵武出兵打汀州,也被闰弘道派兵拦截,迫使其退兵。
至于严骏所部,被义军牵制在闽粤边境,难以动弹,又被郑若汉所部与闰弘道的援军隔绝,无法去援救郑若星。
郑若星这时候哪里还能攻打漳州,只得退回泉州。
义军水师张晋、赖添丁所部扮成海贼,上岸支援郑若汉。
黄老大、林老大带领潮州船民给郑若汉输送粮草武器,还送去一批义军,扮成是为了钱应募来做郑二公子军士的壮丁。
郑若汉没有对外解释自己为什么能得海贼与船民相助、又为什么有那么多钱募兵、又为什么刚募来的兵就很会打仗……等等问题,只管反攻,与父亲的人马将泉州两面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