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转战江淮奇袭京畿第三章(2 / 3)

因为怯战,自己留在寿春不敢动,派部将带兵去救霍山县。

部将引兵来到六安县,因为兵力不足,不敢去救霍山县,看看六安县城虽然不大,但是城墙高耸、护城河很深,部将便借故停留在六安。

霍山守军尽了力,得不到援军,寡不敌众,城池终于失守。

义军中路军拿下霍山,接着进军六安。

因为大象水土不服,加上阴雨连绵,天气不好让大象更难爬山,所以中路军在翻越大别山之时就没有带着大象来,反而把大象送回江南休养去了。

这样一来义军缺乏攻城的器械,二来主要用意也不在于拿下六安进攻合肥,就暂停在六安郊外,把六安县城包围起来。

慎县、舒城、六安三座县城,拱卫着合肥的外围。

盛旦在合肥城中,也是惶惶不可终日,唯恐哪一边被攻破,义军就要兵临合肥城下了。

听说义军的中路军很厉害,有名的妖人“吉义”

就在其中,盛旦连派使者去让陶铁拐所部开到六安县去,挡住义军,挡住吉义。

陶铁拐虽然是武夫,却也懂得作战的道理,会看地图。

把地图看了又看,寻思当前的战局,确实应该守住六安县。

陶铁拐遂在到达寿春之后,率部下船登陆,步行前往六安。

为何要下船步行?这就是洪水时节,水流远比寻常时大,沿着颍河直下淮河容易,但要从淮河上溯淠河到六安去可就不容易了。

不但水流不顺,而且风向也不顺,这个时节的风主要是南风,要南下就是逆风又逆水,艰难无比。

就算让兵士努力划桨,那么去到六安之时也就累坏了,还怎么作战?被义军趁机攻击怎么办?

陶铁拐虽然没有文化,好歹身经百战,知道许多行军打仗的道理。

这个时候就宁肯抛下船只步行,也不肯枉费力气逆水逆风南下六安。

没想到的是,陶铁拐所部正走在半路上,沿着淠河的东岸向六安行走,猛然间便现一支船队,顺着淠河而下!

那船队从上游往下游,从南往北,顺风又顺水,开得十分之快。

陶铁拐所部现了,刚开始还以为是盛暮手下的船队,但看来看去怎么都不像是官军的水师。

官军的水师,理应大张旗号,旗帜飘扬。

这船队完全没有旗号,而且船身低矮、连船帆也扁平,远看很不显眼不易察觉,来到近处才容易现。

这奇奇怪怪的船队,难道是义军水师?义军哪来的水师?

原来义军翻越大别山之时,把南昌、九江等州县会造船的工匠都调度过来,随在大军后面行进。

其后一边攻打霍山县城,一边就让工匠在淠河上游造船。

之所以悠着打县城,其实是等着船造好,不急。

打下霍山之后,又打六安,这时船总算造好了,义军精兵强将遂乘船直下淠河。

官军陶铁拐所部向义军船队呼喊,义军船队并不理睬,只管加前行,开得犹如箭一般快!

为何有这么快?原来莫看义军的船队不显眼,却有三重动力。

一是船工操帆。

船工都是长江与鄱阳湖上的熟练船工出身。

二是兵士划桨。

每船兵士分成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