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翻天自己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之外,还有手下头目王无双、贺无齐等十几人骑马。
骑马的都有披甲,多数是皮甲,少数是链甲;步行的爪牙一部分有披皮甲。
王无双、贺无齐都是土匪出身,名字想必都是匪名而不是真名。
武器方面,也不怎么样,但比起我方还是好一些,爪牙都有刀斧,庄客则几乎都是农具和铁制棍棒。
双方八十大军对三百七十大军……村庄械斗有这些人马已经算是不少了,问题是人数相差悬殊,如果平均起来对敌,我方一个兵要打敌方四五个兵,如何打得过?
兵打不过,就只有指望将了。
将是三对三,我方吉义、楚春莺、优卿对敌方晁翻天、王无双、贺无齐。
我方的庄丁队长只能相当于敌方的庄客小头目,那是不能算将的。
优卿手无缚鸡之力,只会一种法术“我有巨锥”
,算不得大招但是法力消耗却大,因为巨窦门不擅长攻击,这已经是巨窦门独门法术中最有攻击力的招术之一了。
巨窦门作为林泉子所评八个九段门派之一,特殊五段为最强,防御三段也很强了,但攻击只有一段,缺乏具有强大攻击力的招术,尤其是缺乏群攻招术。
优卿所修的“我有巨锥”
与吉义所修的“我有巨梃”
都只能单攻一个敌人。
“我有巨锥”
、“我有巨梃”
,这些名字是不是瞎起的呀?当然不是,这些其实是很古朴的古爻辞,可见发明这些招术的巨窦门的祖师宗师们也会算卦,而且用的是比《易经》还老的古卦书。
吉义正在修的“我有巨梃”
,爻辞为:“有鼠西来,越我垣墙;我有巨梃,一击三伤!”
这段爻辞很有名,因为古时候秦国进攻晋国,晋国预先算得这段爻辞,有了防备,进行伏击,果然把秦国三员大将所率的大军打得一败涂地。
可是假如敌人是从东面来的怎么办?于是又有另一段相应的爻辞:“有兽东来,践我禾稼;我有巨锥,一击辄杀!”
这就是“我有巨梃”
、“我有巨锥”
法术名字的出处。
“梃”
在古时候常用来称呼棍棒之类的武器,顾名思义,“巨梃”
就是大棍棒。
吉义正在修习“我有巨梃”
,已经快要修会了。
优卿先行修会“我有巨锥”
。
这两个法术的修习难度差不多,可见吉义修法资质真个是差……优卿修法资质并不算太好,吉义比优卿还差得多,优卿后学而先学会,吉义先学而且还比别人都用功,结果还是慢学会。
优卿虽然学会了,但其法力不多,大致只能使用“我有巨锥”
两三次而已。
怎么叫做两三次呢?就是说用两次是足够的,如果要用第三次,法力就不够,但是还可以用,不过威力会削减;如果不想削减威力,拼命还想维持原有的威力也是可以的,但就要透支元气。
一个单攻法术只能用两三次,就相当于强力的箭支只能射两三支,这个战斗力是比较有限的。
如果是群攻法术,那就相当于大面积的箭雨能发射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