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别的以下犯上 弑君(1 / 6)

公元前712年秋天的伐许之役,是三巨头最后一次会面。

同年十月,寤生不顾鞍马劳顿,再一次利用王室卿士的身份,联合虢国讨伐宋国,并且取得重大胜利。

就在他结束了对宋国的战争,喜滋滋地返回新郑的路上,他听到了从鲁国传来的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鲁隐公被人暗杀了!

对于鲁隐公的非正常死亡,光用一个“震惊”

来形容寤生的感受,恐怕是不够的。

先,从个人感情上讲,鲁隐公是一个很不错的朋友。

他为人憨厚,文质彬彬,平易近人,而且总是知恩图报,为朋友的利益着想。

在共同的东征西讨、恃强凌弱的过程中,寤生与鲁隐公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这种友谊委实为稀罕之物。

其次,从国家利益上来看,寤生已经在鲁隐公身上进行了巨额的感情投资,不仅奉献了泰山脚下的一座祊城,还将郑国将士用鲜血换来的郜、防两城也做了人情,赢得了鲁隐公乃至整个鲁国的尊重,使鲁国成为了郑国的坚强盟友。

现在,随着鲁隐公的非正常死亡,这些感情投资会不会付诸东流,鲁国下一步将何去何从,是继续与郑国友好合作,还是反目成仇,转而成为宋国的盟友?都是让寤生感到揪心的问题。

第三,暗杀事件本身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躁动与不安。

自从周平王东迁以来,不但王室的影响力呈直线下降趋势,诸侯的权威也屡屡遭到卿大夫阶层的挑战,前几年卫国的弑君悲剧曾经掀起轩然大波,现在鲁隐公又死于非命,怎能不令同为诸侯的寤生感到兔死狐悲?

鲁隐公的死,还得从鲁国的上一任君主鲁惠公说起。

鲁惠公的元妃(嫡妻)孟子是宋国的公主。

孟子没有生育,而且很早去世,鲁惠公便又续弦娶了宋国的另一位公主声子,声子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息姑,也就是后来的鲁隐公。

虽然是续弦,声子本人的地位却不高,没有被立为嫡妻,反倒是鲁惠公后来又娶了另一位宋国公主仲子,成为了正牌的国君夫人。

根据《左传》的记载,这位仲子公主,可以说生来就是注定要嫁到鲁国去当夫人的,因为她出生的时候,手掌心清清楚楚地写着“为鲁夫人”

四个字。

既然是天意,仲子长大成人之后,便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鲁惠公这个老头子,并且给他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轨,也就是公子轨。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轨被立为大子。

但是,公子轨还没有成年,鲁惠公就去世了。

那个年代,中国还没有垂帘听政的说法,仲子也不好抱着个娃娃南面称君。

鲁国的群臣们商议了一下,从国家的利益出,决定先立息姑为君,替公子轨代理国事,并且约好,等到公子轨长大之后,再将君位奉还给他。

息姑的身份,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摄政王”

隐公是他死后的谥号,“隐”

代表的含义是:摄其政而不尸其位。

三国同盟讨伐许国的时候,鲁隐公在位已经十一年,公子轨也已经十四岁。

按照当年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