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众多的人口,又有这么强大的兵力,如果作出进攻楚国的决定,不仅白白得罪了楚国,又推迟了韩、魏两国向您归降的时间,这不是失策吗?所以我建议您还是跟楚国搞好关系,联合起来对付韩国,韩国马上就会束手无策。然后您派十万大军进驻新郑,魏国只好俯首称臣。那时候,整个天下都已被您控制,燕国、赵国不能和齐国、楚国联系。您甚至不用出兵,只要派人恐吓一下,他们就会乖乖地向您屈服。这样的结果,难道不是您所希望的吗?”
黄歇这封信,归根结底只有一个主旨,就是将祸水引向韩、魏,推迟秦国进攻楚国的时间。这个想法在客观上与范雎的远交近攻不谋而合。秦昭王考虑再三,果然采纳了黄歇的意见,将进攻重点放在三晋,楚国得以偏安数十年。
此后,楚顷襄王派大子熊完入质于秦,黄歇又担任熊完的师父,陪同熊完在咸阳居住。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熊完担心国内有变,想回去巩固自己的地位,但又怕秦国不放人。
于是黄歇找到当时秦国的相国范雎,说:“现在楚王病重,怕是医不好了。秦国不如赶快放楚大子回去,等他即位后,一定会感激秦王的恩德,加强两国的友好。否则的话,万一楚国另立新君,对秦国可就没那么听话了。”
范雎将这话说给秦昭王听,秦昭王持审慎态度,说:“可以让大子的师父先回去看看楚王的病情,等他回来后再作计议。”
黄歇得到这样的答复,对熊完说:“秦国之所以不让您回去,是想得到更多的好处,而您现在又无法给他们提供什么好处,处境十分危险!现在大王病情十分严重,万一去世,您又不在楚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就很难说了。建议您赶紧逃跑,这里有我,就算是豁出性命也要顶住。”
于是熊完乔装打扮,偷偷溜回了楚国。黄歇则留在咸阳应付秦国人。估计熊完已经抵达楚国了,他才进宫对秦昭王说:“楚国大子已经回国,我知道有罪,特来向您请求赐死。”
秦昭王大怒,说:“那你就自杀吧!”
范雎赶紧求情:“黄歇作为臣子,能够舍出性命来救自己的主人,相当难得。楚大子既然已经回国,必定会即位为君,咱们不如大方一点,把黄歇放回去,让他辅佐大子,继续与秦国亲善友好。”
秦昭王对范雎言听计从,于是将黄歇也放回了楚国。
三个月后,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也就是楚考烈王。黄歇被任命为相国,封春申君,得到了淮北十二县作为封地(后改封江东),成为楚国炙手可热的实权派人物。
春申君阔起来后,学着平原君、信陵君的做法,礼贤下士,招揽宾客,很快也聚集了三千门客,让他们为自己出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