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名将李牧(2 / 3)

    李牧也是采取防守策略。但是和别人有所不同的是,他在雁门关外修筑了许多烽火台,又派大量骑兵出去侦察,因此每次匈奴人来进犯,他都能提前得知情报,及时将部队、百姓和牲畜、粮食统统撤入城内固守,坚决不出战。

    匈奴人不善于攻城,也不善于打持久战,又抢不到粮食来补充军粮,只好在城外叫骂一番,空手而归。

    匈奴人一走,李牧又活跃起来了,将部队拉到关外去练习骑射。战士们没有和匈奴人正面交过锋,因此没有军功,他就根据平时训练的成绩予以提拔,只要是他认为合适的,便安排到相应的位置上使用。雁门边境交易频繁,官府在市场上常常能够收到大笔税金。李牧将这些税金全部截下来,用于改善部队的生活和待遇。他几乎每天都要杀几头牛来犒劳士兵,还时不时让人买来好酒与将士们同饮。毫不夸张地说,雁门守军是全赵国——不,应该是全天下待遇最高的部队。将士们牛肉吃着,小酒喝着,日子一长,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纷纷主动要求出战。

    李牧本来笑眯眯,很和气的样子,一听说有人要出战,立刻板起脸,下令说:“一旦匈奴人来犯,全体将士立即退进城堡,决不出战。如果有谁不听军令,擅自出战,斩首示众!”

    就这样,他在雁门驻守了几年,赵军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匈奴人也没占到任何便宜。匈奴人每次冲到雁门关外,对着厚厚的城墙无可奈何,便极尽辱骂之能事,嘲笑李牧是胆小鬼。

    城内的将士也有人暗中说:“咱们的将军确实是个胆小鬼!”

    李牧听到,只是笑笑,不当一回事。匈奴人撤走之后,他照样出关训练士卒,周而复始。

    那时候还是赵惠文王当政。

    赵惠文王在历史上口碑不错,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沉不住气。他听说李牧一直闭关不战,也认为这是一种胆怯的表现,多次派人去责备李牧。但是责备归责备,李牧照样是我行我素,甘当缩头乌龟。后来,赵惠文王干脆让李牧回来,另派他人去驻守雁门。

    新守将一到雁门,便忠实地执行了赵惠文王的命令。匈奴人每次入侵,赵军都针锋相对,主动出击,结果一连打了几次败仗,部队伤亡惨重,边境地区的农牧业生产遭到毁灭性打击。

    赵惠文王只好又厚着脸皮去请李牧出山。

    李牧将家里的大门关起来,推说自己生病。但赵惠文王还是一再相请。李牧说:“如果您一定要用我,那就允许我用我的方式,不要再进行干涉。”

    在得到赵惠文王的保证之后,李牧又回到了雁门。他一到部队,又恢复了原来的做法,将雁门防守得像铁桶似的。一连几年,匈奴人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