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实至名归的战国英雄(2 / 4)

秦军攻破了大梁,铲平了魏国的宗庙,您又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呢?”

    话未说完,信陵君已经脸色大变,吩咐手下赶紧收拾车马起程回国。

    那个时候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被人扒了祖坟,毁了宗庙,比天塌下来还严重。在这件事面前,什么个人恩怨,什么明哲保身,统统不值一提。

    信陵君回到魏国,受到魏安僖王的热烈欢迎。兄弟俩见面,什么话都没说,先拥抱着哭了一通,算是把过去的事做了一个了断。在场的人见了,无不掩面拭泪,心里都在想:毕竟是兄弟啊!

    魏安僖王当场将大将军的大印授给信陵君,让他统帅全国军队。

    信陵君的回归,无疑大大提高了魏国军民的士气,也使得“国际”上那些本来处于观望状态的势力发生了改变。楚考烈王听从了春申君黄歇的建议,决定组织合纵联盟,联合天下诸侯共同抗击秦国入侵。赵孝成王也接受了宠臣建信君的建议,积极谋划与楚、魏合纵抗秦。于是,以楚、赵、魏三国为主体,再加上燕国和齐国,组成了新的合纵联盟。楚考烈王担任合纵长(盟主);春申君负责联络诸侯,协调关系;信陵君则被公推为盟军统帅,带领五国联军向蒙骜率领的秦军发动反攻。

    双方在河外地区展开大战。联军不但在人数上超过秦军,在士气上也显然比秦军旺盛,再加上信陵君指挥有方,很快攻破秦军防线,打得蒙骜弃甲而逃。

    联军乘胜追至函谷关下,蒙骜闭关不出。太原郡的三晋遗民趁机起事,赶走秦国官吏,与信陵君遥相呼应。

    回想起来,这也是战国时期函谷关第三次遭受到联军的攻击。第一次是公元前318年公孙衍组织五国伐秦,秦军出关迎击,大破联军;第二次是公元前298年孟尝君发动齐、魏、韩三国伐秦,驻军于函谷关下两年,后挥师入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这一次,信陵君又将自己的旗帜插到了函谷关下,虽然没有能够攻克这座雄关,但也让秦国人心惊胆战,信陵君因此威震天下,被世人誉为“军神”。

    当时各国谋士纷纷跑来向信陵君进献自己写的兵法,信陵君一一指点,并令门客进行整理,编撰了一本《魏公子兵法》。可惜的是,这本书未能流传于世,后人只能凭空想象。

    秦国方面,不消说,将信陵君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信陵君的可怕之处,不只在于用兵如神,还在于他有很强的人格魅力。魏国人对他奉若神明自不待言,天下诸侯本来有如一盘散沙,只要他振臂一呼,便可抛除异见,团结一致对付秦国。信陵君的声名之旺,委实比当年孟尝君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信陵君的这种人格魅力,也是他的致命伤,尤其是当他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