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抗命(2 / 3)

    范雎何等聪明,一下子就闻到了不信任的味道。他没有推辞,很快来到白起府上,先是给白起戴了一顶高帽子:“楚国方圆五千里,战士上百万。您率领数万秦军攻打楚国,攻克了鄢郢之地,焚烧楚人的宗庙,逼得楚国向东迁都,从此不敢西向。韩、魏两国携手抗秦,动员大批军队,您指挥的人马不及对方一半,却能和他们大战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血流成河,连大盾都能漂起。这样的战功,可谓前无古人。您的威名远扬,诸侯无人不知,只要一听到您的名字便害怕,唯恐在战场上遇到您。秦国有您这样的大将,实乃大王之福也!”

    白起仅仅是点了点头,不置可否。看到白起这副表情,范雎心往下一沉,但又不敢表现出来,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现在,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兵力,大王发动数倍于赵国的大军,希望您能够领兵出战,成为消灭赵国的功臣。您曾经多次以少胜多,用兵如神,这次却是以众敌寡,为什么反而不愿意了呢?”

    白起咳嗽了两声,喝了半碗热酒,回答道:“相国有所不知,当年楚王依仗着楚国强大,不理国政,大臣们居功自傲,嫉妒争功,阿谀奉承之人掌权,贤良淑德之臣遭到排挤,百姓离心离德,士兵们没有斗志,城池不固,守备不修,所以我才能够领兵深入楚国,占领了很多城池。那时候,秦军所到之处,拆除桥梁,烧毁船只,以示必死的决心。将士们都把部队当作自己的家,把将帅当作自己的父母,相互之间很亲近,很信任,同心同德,死而无憾。而楚国人恰恰相反,他们在自己的国家作战,都只关心自己的小家,将士离心离德,毫无斗志。这就是我能以数万之众坐收鄢、郢之地的主要原因。至于伊阙之战,韩军势单力薄,将希望都寄托在魏军身上。而魏军也想保存实力,推着韩军去打头阵。韩、魏两军各怀心思,尔虞我诈,被我钻了空子,让我有机会来设置伏兵对付韩军,然后集中精锐进攻魏军,获得全胜。这都是由于我方谋划得当,而敌人又露出破绽,获胜是自然而然的事,哪有什么用兵如神?”

    范雎越听心里越凉。都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他一上来给白起戴高帽,就遭到了白起的无情阻击,这思想工作八成是做不通的了,接下来还不知道有什么难听的话呢!

    果然,白起很快说到了长平之战。

    “秦国在长平打败了赵国,不在当时趁着赵国人已经吓破了胆而消灭它,却怕这怕那,放弃了战机,使得他们能够休养生息,提高防备。现在赵国君臣推心置腹,上下同仇敌忾,全国同甘共苦,连平原君赵胜这类人都把自己的妻妾派到军中慰劳将士,如同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一样。这个时候攻打赵国,赵国人必定拼死坚守,就算包围了邯郸,也是一块啃不下的硬骨头。时间一长,我军疲惫,诸侯便会趁机救援赵国。到那时,就算您想全师而退都不可能了。不客气地说,我只看到攻打赵国的危害,没有看到任何有利之处,再说我现在抱病在身,不可能出征。”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