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反被聪明误(2 / 8)

国的历史。

    臧孙氏是鲁国公室的分支,其先祖公子彄(kōu)是鲁隐公年代的贤臣,以敢于直言而闻名于世。公子彄字子臧,也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臧僖伯。公元前718年,鲁隐公想去看看群众捕鱼,遭到臧僖伯的强烈反对和严肃批评,被记录于史书之中。

    鲁桓公年代,臧僖伯的儿子臧哀伯(即臧孙达)供职于宫中,曾经对鲁桓公接受宋国贿赂鲁国的“郜大鼎”提出严肃批评,《臧哀伯谏纳郜鼎》也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论文章,收录于《古文观止》中。

    臧哀伯的儿子臧文仲(即臧孙辰)生活在鲁庄公至鲁文公年代,是孔夫子极其推崇的人物,以其积极务实、以人为本的政治主张开后世儒家风气之先。

    当然,孔夫子对臧文仲也有批评之辞。《论语》中记载:“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zhuō),何如其知也?”意思是臧文仲这家伙养了一只大乌龟,藏龟的屋子斗拱被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还画了水草花纹,做出这样的事情,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明智呢?

    蔡国盛产大龟,因此蔡就成为大乌龟的简称。房屋的柱头刻为斗拱,其形如山,叫作山节。大梁之上承托二梁之短柱,叫作棁,在棁上雕画藻文,就是藻棁。按照周礼,山节藻棁是周天子的大庙装饰,臧文仲用来装饰藏龟之屋,自然是大大的“非礼”。

    以臧文仲的智慧,做出如此非礼的行为,是因为臧氏经过三代的发展,已经成为鲁国的名门望族,家大业大、财大气粗了,所以做起事情来自然不拘小节了。单从臧孙辰的“孙”字便可以看出他在鲁国的地位非同一般——“孙”是鲁国贵族的尊称,在鲁国的历史上,只有“三桓”、臧氏、郈(hòu)氏五大家族的嫡系传人才被尊称为“孙”。

    臧孙辰的儿子臧孙许,在鲁文公、鲁宣公、鲁成公年代,担任卿的职务长达三十年,这更是奠定了臧氏影响鲁国政局的基础。

    而臧孙纥就是臧孙许的儿子。

    除了家族势力强大,臧孙纥还与季孙宿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这也是他敢于当面顶撞季孙宿的重要原因。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因为与季孙宿私交笃深,臧孙纥于公元前522年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

    季孙宿的嫡妻没有生育。按照当时鲁国的规矩,一家之中如果没有嫡子,则应当由庶长子,也就是众多庶妻所生的儿子中最年长的那个来继承家业。

    季孙宿的庶长子名叫弥,字公鉏。

    有一天,季孙宿将家臣申丰找过来,跟他商量:“我打算在弥和纥之中选择一个有才能的人继承家业,你认为谁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