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略的君主,对楚国的威胁自然不会掉以轻心,所以不惜纡尊降贵,与敌对的蔡国共同商议防楚大计(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郑庄公之所以盯住蔡国而非其他国家,是很有远见的,在此不提)。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当时的中原地区就好像一个村,村里的村民以姓姬的为主,即便也还有为数不多的外姓,但把这个村叫作姬家村也无妨。
姬家村有一个村长,在名义上管理着大大小小百十来户村民。这些村民原来一直依照着一套叫作《周礼》的规矩生活,相互之间基本上能够和睦相处,就算是有点矛盾,请村长出个面也就解决了。可是自从村长为了躲避村子外头野人的骚扰,从村子西头搬到村子东头,他的威信就下降了。大伙儿有了矛盾,也不再去找村长评理,先是互相骂街,发展到用拳脚相加,再发展到拉帮结派打架,闹得不可开交。
闹归闹,可终究还是一个村里的人,说的基本上是同一种语言,风俗习惯也大致相同,相互之间的交通与沟通不存在大的问题。大伙虽然相处得不太好,但如果村外的野人跑来抢牲口,就近的几户人家也总是能够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把野人给赶跑,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那还是区别对待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村子外头的山林里,出现了一户陌生人家。这家人的穿着打扮、语言习俗都与村子里的人不同,喜欢装神弄鬼,逞勇好斗。据有知识的人说,这家人的祖先原来也是村长家的朋友,村长还给过他一个地保的名分,让他去南边的山上殖民,后来他家就与山里的野人混到一起,久而久之,也养成了野人的生活习惯,断发文身、茹毛饮血,甚至吃人肉,不一而足,总之是相当可怕!
更可怕的是,这家人根本没有把村长放在眼里(虽然大家也没把村长放在眼里,但自己并不觉得是多大不了的事),并且不满足于在山上做地保,总想着怎么跑进村子来干坏事。村子外围的十几户居民都受到了那家人的威胁,以至于村子里头那几户德高望重的大户人家,都开始考虑怎么应付他了。
公元前706年,熊通亲率大军入侵汉水之东的随国。随国姬姓,是周王室的后裔,也是汉水之东最大的一个诸侯国。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进攻随国,估计与一年前周桓王在濡葛被郑国人打得落荒而逃有关。
天子连自己都顾不上,哪还顾得了随国呢?熊通如是想。
楚国军队驻扎在随国的瑕地,熊通一边休整战备,一边派大夫薳(wěi)章前往随国,表达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诚意。
和郑庄公一样,熊通也总是先礼后兵。
随国派了大夫少师前往楚军大营与熊通谈判。
这边,楚国军营彻夜商量对策。大夫斗伯比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