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这次机会去杨巡家看看,顺道看看许久不见的杨主任,宋运辉心里感激杨主任在他插队时的帮助,可以说没有杨主任让自己干了当时最轻松的活,他就没有时间学习,也就没有他的今天。
天气是越来越热,大过年的只下了几场雨夹雪,落地就化。
刘启明难得来山沟里一次,起初还很开心,但走着走着就被弄得一脚泥泞,她是个爱干净的人,但路已经走了多半,断然没有返回的道理。
途中他们经过了宋运辉以前插队养猪的地方,二人驻足一会,宋运辉直感物是人非,路过的没一个人认出已经长大、长高,又戴上眼镜很有风度的他。
夫妻二人来到空旷处,这里人多、山多、平地少,以前的日子比小雷家过去还穷。
他给刘启明讲,当年只能天天吃红薯干,还不让在山上种板栗,因为板栗可以当口粮,种了板栗就得扣掉一部分口粮分配,非常荒唐。
刘启明虽然跟着父亲也经历过那段岁月,但也没吃过这种苦,心中更是心疼丈夫,同时更加为他能从这里考学出去而骄傲。
宋运辉指着大山深处说,
“翻过那座不算低的山,里面还有一个村庄,那里的土地更瘠薄,吃草根挖树皮的事情都有,如今生活也该比过去好了。
走吧,到附近买些东西,去杨家看看,他家就是那个村的。”
两人买完礼物,已经到了中午,发现路边有一家饭店门开着,就走进去打算先吃口饭。
一进去就发现里面很热闹,小小的店堂竟有两个圆桌坐满了人,宋运辉竟看见一张熟悉的脸,正是小杨馒头杨巡。
看小杨穿着一件不常见的羽绒服,志得意满的样子,和上次相见明显胖了一些,宋运辉估计小杨可能赚到钱了。
杨巡见新来的人居然是小辉哥和他妻子,赶忙放下酒杯走过来,满面笑容“诶,小辉哥,你和嫂子怎么来了?”
“今天正好带着你嫂子来这边逛逛,就想着去看看杨主任,没想到在这看到你。”
“找我妈,这大老远的,小辉哥和嫂子一定辛苦了吧?小辉哥,嫂子,要不你们在这吃口饭?完事咱们一起回去。”
宋运辉见桌上这么多人,怕打扰杨巡,“我和你嫂子自己吃一口,你有事先忙着,回头我们先去看杨主任。”
“嗨~小辉哥你跟我客套什么,这些都是村里的朋友,过年聚一聚,我们都喝完了,我刚刚净顾着喝了,也没吃口饭,正好我陪你和嫂子吃一口。”
说着也不等宋运辉拒绝,就去旁边桌子,“兄弟们,今天我哥从外地过来我家串门,改天咱们再喝,今天我就到这了,你们继续喝,帐算我的。”
三人找个角落另开了一桌,宋运辉婚礼时顾不上打量杨巡,此时不由发出感慨。
“看来你做得很好,恭喜你,上次就听姐夫说你把小雷家的电线卖到东北去,卖得很好”
。
“小辉哥,不瞒你,我杨巡就是一个倒爷,小本生意,艰难着呢。
这两年在登峰电线厂进货,幸亏雷大哥照顾我,不然更难”
。
宋运辉给妻子夹了两口菜,“我前几天去过小雷家,姐夫说你这次进了五车货,居然这么多,还没有赊账,杨巡,你这都是自有资金?”